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反映社交媒體一代的新世情短篇小說集《四合如意》日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作者為著名上海青年作家張怡微。本書是她繼2017年長篇小說《細民盛宴》與2020年短篇小說集《家族試驗》之后交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第三部力作,也是其為自己“家族試驗”之后重要寫作計劃“機器與世情”交上的一份答卷,小說通過十二篇短篇小說描摹出“社交媒體一代”的生活與情感變遷。
作者關于“機器與世情”的話題思考,起源于臺灣地區著名通俗小說家瓊瑤女士晚年經歷的一場倫理風波。2017年,瓊瑤女士為丈夫平鑫濤“阿爾茨海默癥”住院治療并插鼻胃管一事,陷入與平家繼子女的糾紛。她認為應該讓丈夫放棄以插管形式維持生命體征,甚至付出生命代價。
在這場牽扯舊時婚外戀、繼子女關系、老年病患護理、生命觀等復雜因素的糾紛中,引爆點卻是機器——一根鼻胃管。當維持生命體征的醫療器械將要剝奪病人自然死亡的“自由”,文學在其中所能扮演的角色會是什么?這令作者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她認為:如果說小說創作根植于日常生活的經驗,小說營建的虛擬世界始終致力于我們對生命體驗的重新賦形。這便成為了小說集《四合如意》的構思起點。
作者在對“機器與世情”的構思中進一步確定,機器誠然不會帶領人類開拓神性的邊界,但它是一種強勢媒介,會照亮人性的沖突、世情的復雜。由“機器”所生發的倫理問題,理應在文學創作中得以呈現其更為豐富的面向,并且可以輻射的話題,不只是呼吸機、鼻胃管,還可以是手機、朋友圈、樂器(合成器)、VR、SIRI、人造娃娃等,并于這些新的題材和未經關注的領域中探求更巨大的創作潛能與想象空間。正如作者在書中指出,比起應對日常生活的枯燥,探索內心的矛盾反而更為棘手。
本書共由12部短篇小說集結而成。四合如意原為曲牌名,意為包含多首曲牌連綴而成的大型套曲。十二篇小說,十二首曲牌,舊曲新意,每一個故事都在辨析當代青年的情感生活。這本小說,既是社交媒體一代的情感教育之書,也是他們確認自我的宣言,每一篇故事都是真實世界的生計與虛擬世界的歷險。學者王侃瑜將張怡微對“機器與世情”的書寫進一步細化為 “機器與世情”“女性處境”“移民與故鄉”三個議題。
張怡微是中國當代青年小說家中的翹楚,現為上海復旦大學副教授,長期與青年學生的交流使她一直關注著青年生活,而這本小說也可以看出她這些年從事創意寫作教育、長期思考實踐的結果。張怡微理解“社交媒體一代”的處境與困難,關注世情、解析矛盾、娓娓道來,敏銳地觸及到了生活的真相。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蔣楠楠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