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我的記憶里,上一輩人聊得最多的電影,除了《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就是《追捕》,而且客觀說,南斯拉夫電影里的英雄瓦爾特和硬漢高倉健,被聊起來的方式和狀態不是一回事,一個非常好的佐證是張藝謀拍《千里走單騎》的時候自然想到高倉健,吳宇森這種混跡到好萊塢也頗有高光時刻的香港風格化導演也會翻拍《追捕》。但是上次已經說了,自打中國電影有票房統計以來,在中國內地公映的日本電影,票房前十中沒有一部真人電影,全是動漫作品,這個屬實有點尷尬。然而事實上是,這些年日本電影和日本文學對中國的影響也不小,從巖井俊二到“日本侯孝賢”是枝裕和、再到剛拿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濱口龍介導演,且事實上東野圭吾為首的新時代推理熱潮一樣席卷中國文青。現在就來,重現高光時刻,復盤尷尬票房。
最高票房作品《小偷家族》
閑話不多說,信不信由你。從中國內地有票房統計數據以來,日本真人電影在中國不是沒有口碑和影響力,但是一個真實的數據是:目前在中國內地票房最高的日本真人電影來自是枝裕和導演的《小偷家族》,中國內地總票房為9675萬多元人民幣。不要驚訝,這是繼巖井俊二之后,在中國擁躉眾多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代表作,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關鍵拿到了第71屆戛納金棕櫚,不要問我什么是戛納金棕櫚?我只能告訴你,中國電影導演里只有陳凱歌拿過一次。金棕櫚畢竟是歐洲三大電影節里號稱藝術水準最高的獎項。140.7萬人在豆瓣給《小偷家族》打出了8.7的高分。
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部不輸《寄生蟲》的電影。這并不是要爭辯金棕櫚和奧斯卡小金人誰更有說服力,而是說在電影關注人群和落腳主題上有一定的可對比性。《寄生蟲》代表了亞洲電影里,以韓國電影為代表的生猛表現力;《小偷家族》于是枝裕和而言,是那種典型小津安二郎一代社會寫實派日本傳統的溫柔一刀。實際上,從《無人知曉》成就最年輕戛納影帝柳樂優彌開始,是枝裕和在中國影迷中有著非常高的評價,一部分原因是東方式情感表達的貼近性。這部《小偷家族》很能代表是枝裕和的復調細膩風格。實際上,這部2018年的《小偷家族》和2017年的《銀魂》,已經是公映時間只略晚于日本本土的兩部電影。
重回純愛的《花束般的戀愛》
今年2月22日在中國內地公映的《花束般的戀愛》,比電影在日本本土公映時間延遲了一年多,而且可以說它踩著中國最牛檔期春節檔的尾巴而來,并且也沒有精準踩上2月14日的鼓點,但是作為近年日本純愛電影的代表作,依舊在中國內地收獲8983萬元票房。這不是一個非常驚艷的票房數字,但是確實有44.3萬中國影迷在豆瓣給這么一個老套的“純愛主題”電影打出了8.6分的高分。
電影故事非常簡單,一個不幸的夜晚滯留了兩個靈魂高度契合的年輕人,在小酒館就這么干聊,兩個人就因為“原來你也是這樣”走到了一起,僅僅是生命細節的不斷堆疊,就架構出了年輕時愛情的樣子。然后,有情人終沒能成眷屬,一樣的開口笑帆布鞋最終走向了各自的成人世界。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那些年輕時的情感就是屬于年輕人的,是從屬于一個相信愛的年紀的,是相信愛情像花束一樣絢爛的人。然后雖然聽到過去的CD的你也許還會臉紅心悸,但一切都已經此情可待成追憶。“純愛電影”這個偏正短語,像一種愛情實驗,讓人更說不清道不明,到底愛情是什么。但它確實作為背景,見證著不那么純愛的世俗生活。所以,純愛其實是個傷感的詞。
三次元《銀魂》的小尷尬
空知英秋的漫畫長篇處女作,但是這部真人版電影的票房確實并不能反映日漫,或者二次元、三次元在中國年輕人中的影響力。其實以目前的形勢來說,《銀魂》絕對不是中國年輕人最追捧的作品,何況《銀魂》是從二次元推進到三次元,真人飾演動漫人物本來就會有高風險,會給想象力和表現力套上枷鎖,甚至引起尷尬,哪怕這個人是菅田將暉,那個從《花束般的戀愛》里走出來的帥哥,這部電影也是中國內地公映的日本真人電影里綜合評級最低的一部,不要以為日漫在中國粉絲里就不內卷。
老實講我對于《銀魂》有點審美無力,也許就像我過了“純愛電影”的歲數,所以我更喜歡《進擊的巨人》,但是顯然《進擊的巨人》真人版比《銀魂》真人版更加災難。《銀魂》真人版在豆瓣20萬人打出了6.9分,表現非常一般,2017年在中國內地滯后日本本土兩個月公映,8143.6萬元的票房已經相當不錯。年輕的時候,我曾經想過,如果《灌籃高手》拍真人版,吳奇隆染個紅頭發還真的蠻適合,后來看了周董主演的《大灌籃》,我就打消了《灌籃高手》拍真人版的念頭。
引人深思的《入殮師》
今年《駕駛我的車》之前,第8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入殮師》,這部2008年的電影,于2021年在中國內地公映,這部84.5萬人在豆瓣打出8.9分的電影,這部描寫“不可言說的行業”的電影,在中國內地拿到6622萬元的票房。老實講,如此小眾的類型,如此滯后的上映時間,拿到這個票房,已經是一個奇跡。
咱們應該記得,小林大悟本來是個有著大提琴夢想的人,然而被連蒙帶騙走進了入殮工作,從禁不住高薪誘惑,到在這個過程中對生死的思考和領悟。這些年關于思考“生死疲勞”的出版物非常之多,在成功學之外,如何看待生離死別也是個熱門類別。《入殮師》依舊是東方式的面對方式,不劇烈不激動,反而有了沉靜和肅穆,以至于你幡然領悟,大提琴的聲調也是一種隱喻,就這么慢慢慢慢,氣氛到了。
巖井俊二遲到的《情書》
怎么描述巖井俊二和他的《情書》呢,作為一代文青們的經典,說巖井俊二有點魔力不為過,而小樽也因為這部電影成為日本旅游的目的地。《入殮師》只是2008年的電影,《情書》可是1995年的電影,藤井樹,柏原崇,戲里戲外,床邊側影,雪地吶喊,6520萬元的票房包含1999年的3萬多,考慮一下通貨膨脹,《情書》的中國內地票房應該比《入殮師》高。
《夢旅人》《燕尾蝶》《關于莉莉周的一切》《花與愛麗絲》……巖井俊二似乎確實也沒能在純愛的復調表達上超越純美的《情書》。尤其是那個隱藏了整部電影的結尾,那張借書卡背后藤井樹的素描,柏原崇沒能說出口的愛意。144萬人豆瓣打出了8.9分,你感受一下。某種意義上,你可以說《花束般的戀愛》和《情書》是遙相呼應的。
陳凱歌領銜日系嫁接掠影
從日劇到韓流,這兩年翻拍日韓作品不少,但是尷尬也很多。先說東野圭吾熱,慘遭翻拍的就包括《解憂雜貨店》和《嫌疑人X的獻身》,從結果粗暴看,《解憂雜貨店》票房2.23億元,《嫌疑人X的獻身》票房4億元,但電影品質堪憂,尤其是和日本原版比,很容易感受到《解憂雜貨店》的水土不服,而《嫌疑人X的獻身》甚至不如韓版,人家近些年拍罪案片確實有積累。不過最尷尬的還是《深夜食堂》,黃磊自認為做了幾期美食綜藝和暖男人設就搭上了,網劇《深夜食堂》尷尬到腳趾頭,豆瓣打出2.9分!梁家輝攛掇出來的電影版,豆瓣4.9分票房2420萬元,美食文化的異鄉落地,在內地大排檔和尖沙咀夜市之間,灰飛煙滅。
2017年已經明顯江郎才盡的吳宇森,摳掉了自己導演生涯牌匾上最后一塊鍍金,他居然就拉來張涵予和福山雅治打起了《追捕》的念頭,1.06億元的票房談不上丟人現眼,但4.5的豆瓣評分算是徹底毀掉了“晚節”。最后要說的是陳凱歌,改編自夢枕貘《妖貓傳》的同名電影,其實很多時候我個人也很看不上陳凱歌的某些行為,但我確實看完了夢枕貘的書和陳凱歌的電影,考慮到黑粉和水軍,133.3萬人打出的6.9分相對還是中肯的,一流的美術,二流的故事,個人覺得是值得一看的作品,4.68億元的票房,已經是有記錄以來,陳凱歌的票房天花板了。相信作為第五代的代表導演,他總不會有一天拿某一部《長津湖》的票房來和同代的張藝謀比高低吧,但另一種份量上,一部《霸王別姬》和一枝金棕櫚,確實是一塊足夠支撐的精神鋼板。(蔣楠楠)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