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不知“百億”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根據燈塔專業版顯示,截至2月28日,中國內地電影市場二月份票房在春節檔的強力拉動下,達到103.57億人民幣。自2013年春節以周星馳導演的《西游降魔篇》開始,中國電影市場春節檔成為最具票房潛力的檔期,數據顯示,中國影史票房前十中有6部電影來自春節檔,而自有數據統計以來,中國影史單月票房只有四次突破百億大關,這四個月均來自包含了春節檔的2018年(101.47億)、2019年(111.64億)、2021年(122.72億)和2022年的二月。
先從賀歲檔說起
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漫天飛雪中的1997年年末,馮小剛憑借當年12月24日公映的賀歲檔電影《甲方乙方》開啟了一個屬于馮氏喜劇時代,順帶也開啟了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的“賀歲片時代”,當然那會中國內地電影市場還沒有經歷院線制改革,所以《甲方乙方》的3600多萬票房已經是非常牛的數據。從這一年開始,《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手機》《天下無賊》《集結號》《非誠勿擾》等,除了2000年的《一聲嘆息》在九月底公映,大部分“馮氏喜劇”作品,都是選擇在當年的12月作為“賀歲片”公映,堪稱票房口碑雙豐收,也將賀歲檔、葛大爺推上中國電影神壇。
其實“賀歲片”的概念最早來自電影產業紅火的中國香港,辭舊迎新之際主打輕松幽默的電影,遠的想不起來可以回憶一下周星馳的經典之作《喜劇之王》,在最后一幕戲中戲的舞臺劇演出結束之際,一眾主創從臺上返場演出一般,拱手作揖給臺下觀眾拜年送祝福。而到了中國內地的賀歲檔時代,時間線確實變得有些模糊,可能從上一年的12月初到次年2月份,是一個橫跨各種年末年初假期的超級長的檔期。
春節檔星爺開山
那些年,我們追過不少猴子
2002年前后,中國電影市場經歷院線制改革,電影市場活力日漸增強。其實在“賀歲檔”流行的年代,除了馮小剛的作品,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2004年周星馳的《功夫》、2005年陳凱歌的《無極》等賣座片,都是在這一檔期上映的。包括進口片梯隊,比如2006年的《金剛》和2010年的《阿凡達》,也選擇當年的一月份公映。尤其讓人記憶猶新的盛況是2010年,那會內地電影市場內卷確實沒有現在的春節檔如此嚴重,所以當年出現陳凱歌的《趙氏孤兒》、姜文的《讓子彈飛》、馮小剛的《非誠勿擾2》同室操戈的熱鬧場面,就特別引人注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三部影片的主演還都是葛優,大銀幕上,三個葛優互搏,場面蔚為壯觀。
當然,也就是21世紀的前十年,“馮氏喜劇”漸漸失去了魅力,類似《非常勿擾2》雖然搬出了王朔,依然難以再現馮氏喜劇的魅力。在2013年之前,也有電影定檔在初一前后,譬如2011年有《最強囍事》和《我知女人心》,2012年有《新天生一對》和《飯局也瘋狂》,但有點散兵游勇,我也不記得影院是不是春節放假,但2011和2022年的所謂春節檔,票房也就三四億之間,直到2013年,周星馳導演但首次沒有主演的《西游降魔篇》高調定檔當年大年初一,此外還有郭富城、王寶強、吳君如、徐靜蕾等眾星云集的《越來越好之村晚》和黃渤、林志玲主演的《101次求婚》,有來頭的電影數量增加只是形成春節檔的一個信號,更重要的是,睽違影壇六年的周星馳帶來的《西游降魔篇》,當2013年拿下12.46億票房,差點打破2012年12月公映,由徐崢執導的《泰囧》所創下的華語片歷史票房紀錄(約12.7億),而2013年的春節檔也拿下了近7.8億的票房。一定有人敏銳嗅到了什么,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西游降魔篇》和《人再囧途之泰囧》完成了“大”賀歲檔和“小”春節檔的交接,風風火火的春節檔的序幕就此拉開。
口碑越來越重要
只靠渾水摸魚不好弄了
如果基本認可從2013年是春節檔的開始,算上2022年春節檔,正好十年。這十年間,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尤其是影院和銀幕數的激增,帶來票房體量高歌猛進,從2013年的7.8億到歷史最高的2021年的超78億,10倍。在春節檔早期,活躍的電影人幾乎都是北上的香港導演和明星。除了《西游降魔篇》,2014年至2016年,王晶和周潤發再度聯手,《澳門風云》系列連續三年進入春節檔;以及鄭保瑞執導的《西游記》一部不如一部系列“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和“女兒國”,周潤發、劉德華、郭富城、甄子丹等等;此外還有包括成龍主演的幾部爛片《天將雄師》和《功夫瑜伽》。
而近幾年,春節檔常客則發生了轉變。導演方面,換成了陳思誠、韓寒、賈玲等一眾新導演,演員方面則是沈騰、吳京、劉昊然、王寶強等等。實話實說,春節檔剛開始那幾年確實爛片挺多的,但是最近幾年,洗禮過多年的觀眾也開始理性,檔期票房冠軍常有逆襲黑馬誕生,譬如2018年的《紅海行動》,2019年的《流浪地球》,以及2021年的《你好李煥英》。十年來,春節檔票房冠軍分別是2013年周星馳導演的《西游降魔篇》5.25億、2014年鄭保瑞《西游記之大鬧天宮》6.34億、2015年成龍主演的《天將雄師》4.61億、2016年周星馳《美人魚》15.04億、2017年的《西游伏妖篇》11.14億、2018年陳思誠《唐人街探案2》18億、2019年郭帆的《流浪地球》18.93億,2021年陳思誠《唐人街探案3》32.55億,2022年《長津湖之水門橋》22.28億。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兩部唐探的最終票房,分別被《紅海行動》和《你好,李煥英》反超,《流浪地球》也憑借過硬口碑逆襲《瘋狂的外星人》,包括這兩天,今年《狙擊手》票房也反超了《四海》。
漸成春節標配
春節檔助力月票房破百億
在大數據時代,必須要提一下2018年2月,那年春節檔在《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等一眾國產大片的助力下,中國影史票房有記錄以來,首次單月票房破百億,并創造當時全球單月票房紀錄新高。迄今為止,中國內地影市僅有4次單月票房突破百億的自然月,這四個月均來自包含了春節檔的2018年二月(101.47億)、2019年二月(111.64億)、2021年二月(122.72億)和2022年的二月(103.57億)。從賀歲檔細分出來的春節檔,成為單月票房突破百億的重要原因之一。據統計,2018年、2019年、2021年、2022年春節檔票房分別為57.71億元、59.03億元、78.42億元、60.39億元,實際上春節長假6天的票房都占到當月票房的一半以上,也為當月整體票房破百億奠定基礎。
近些年,過年看電影幾乎成為普通人春節的習慣之一。有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春節檔觀影人次均突破1億大關,2021年以1.6億創造檔期觀影人次最高紀錄,而2021年春節檔與當年2月整體票房,皆創造中國影史同期最佳成績,當然這個數據要考慮到2020年因為疫情影院停擺的報復性補償和票價的提高。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作為春節文化活動之一,近年春節檔影片類型確實愈加豐富,而不純粹是輕松喜劇,譬如《紅海行動》、《流浪地球》、《你好,李煥英》和飽含濃重家國情懷的《長津湖之水門橋》等不同類型爆款電影,可謂百花齊放。
吃相問題該重視
春節檔果然又延長到三月底
截至28日,今年春節檔票房前三甲分別為38.59億元的《長津湖之水門橋》、24.83億元《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和12.93億元的《奇跡·笨小孩》。相較去年,實際上今年的觀影人次是下降的,這就又回到老生常談的春節檔期高票價的問題,換句話說,今年二月單月票房第4次突破百億大關,是觀眾掏出更多年終獎以更貴的票價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月28日,今年春節檔8部電影全部宣布延長密鑰,公映日期都延長到三月底和四月初。
最后還是說點正能量。其實春節檔爆出了很多口碑神作,除了首次把戰爭題材引入春節檔的《紅海行動》,2019年的《流浪地球》也被譽為打開國產科幻電影大門的作品,吳京帶資進組帶來的“郭帆空手套戰狼”的幕后故事也廣泛流傳;《你好,李煥英》則堪稱春節檔最大黑馬,以親情逆襲玩噱頭的《唐人街探案3》,最終票房高達54.14億,并幫助賈玲成為全球票房最高女導演。到了今年更是出現兩部“抗美援朝”題材,且口碑票房都不俗——春節檔首日就領跑票房的《長津湖之水門橋》,至今一路遙遙領先檔期黑馬《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打破了2017年以來“首日票房領跑者,不能成為最終票房冠軍”的春節檔魔咒;張藝謀父女執導的《狙擊手》以小見大,以口碑和“冬奧總導演”的奉獻情懷加持,讓影片票房長線加持,突破5.57億,足見國人“家國情懷”之深厚。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蔣楠楠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