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年首,一部全景式展現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紅色文化,以安徽金寨縣59位開國將軍為主體人物的大型紀錄片《八月桂花遍地開》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和安徽衛視播出,收獲好評。9日,該片總撰稿、著名作家季宇接受了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的專訪,他直言,紀錄片《八月桂花遍地開》總撰稿季宇:技巧重要,最重要的還是情感投入。
安徽省金寨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紅四方面軍、紅25軍和紅28軍的主要發源地,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金寨先后誕生了多支主力紅軍,走出了59位開國將軍。紀錄片《八月桂花遍地開》由安徽廣播電視臺、安徽省金寨縣人民政府聯合策劃、攝制,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安徽省委黨史研究院等國家及地方黨史、軍史專家擔綱顧問,從現實入手,通過尋訪體驗、角色配音等拍攝、制作手法呈現了革命軍人的英勇無畏和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和忠誠情懷。而今年一直致力于創作一部關于大別山小說的季宇也因此成為該紀錄片的總撰稿人。
新安:季宇老師,作為《八月桂花遍地開》的總撰稿,面對這種紅色主旋律題材的時候,您是如何在一個宏大主題和這些歷史人物作為人的細節之間在找到一個平衡點的。
季宇:不論什么題材,如何講好故事是最重要的。而講好故事就離不開塑造人物,就離不開細節。紀錄片講故事的難度在于它必須真實,容不得任何臆造和虛構。好在總導演吳斯和她的團隊做了大量的前期采訪,包括人物采訪和實地采訪,找到了很多的鮮為人知的感人的細節,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新安:《八月桂花遍地開》這部紀錄片涉及到的人物非常多,是不是要做大量的案頭工作。這么些年,您也做了很多紀錄片的撰稿,實際上您的身份又是一個作家,在電視語言和文學語言之間的切換上是不是也摸索出一些技巧。
季宇:這個片子時間跨度長,從建黨初期一直到抗美援朝;人物多,59個將軍。他們的故事如何講?有一個結構問題。該片以中國革命歷史為經,以59個將軍的人生為緯,通過個體命運折射中國革命的宏觀歷史進程,從視角上具有新意,從結構上也可舉重若輕。
新安:那么在您看來,《八月桂花遍地開》這部紀錄片的看點或者說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兒。
季宇:我對大別山紅色歷史很有興趣。這些年我一直在寫一部關于大別山小說(小說定名為《群山呼嘯》,將于本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而且多次前往大別山區考察走訪,對這段歷史比較熟悉。總導演吳斯找我擔任總撰稿,也是基于這一考慮。我覺得電視語言與文學語言雖然有一些不同要求,但在敘事上亦有相通之處。技巧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情感投入。
新安:就是說,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先輩們的故事和精神對您的觸動是很大的。
季宇:該片最打動我的是先輩們的忠誠、信仰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有了這種精神便可無往不勝。過去如此,現在也如此。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楠楠
編輯: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