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1月26日晚, 2021年安徽省重點文藝項目,由安徽省徽京劇院復排的大型徽劇《劉銘傳》(復排)首演。憑借徽劇《驚魂記》摘得第2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首獎的汪育殊擔綱主演。28日,汪育殊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用聲用情去打動觀眾。
二十年后,“兒子”變成“爹”
“當年,這部戲應該有兩個小時五十分鐘左右吧。現在為了適應觀眾的觀賞習慣,把時間壓縮在兩個小時十分鐘左右。但還是算是蠻長的一部戲。”即便時隔多年,說起這部徽劇經典作品,接棒董成飾演劉銘傳的汪育殊也能如數家珍。“這部戲當年參加中國戲劇節和梅花獎評選,董成老師奪得了梅花獎的第一名,確實是給徽劇,給我們安徽省戲劇工作者爭得了很大的榮譽。而且這部戲呢,當時也是拿了文華獎、曹禺劇本獎和五個一工程獎,囊括了很多的國家級的大獎。”
能夠如數家珍徽劇《劉銘傳》,實際上,當年的《劉銘傳》這部戲里,就有汪育殊的身影。“我演的是劉云帶,也就是劉銘傳的兒子,1997年在廣州中國戲劇節的演出,我當時還拿了一個配角獎。所以呢,跟董成老師后面也是看了很多,學了很多。當時是演兒子,這次20多年后,就變成爹了。”
說到徽劇人薪火相傳,復排《劉銘傳》的故事遠不止此,“當時我跟羅麗萍老師,我演的是兒子,她演的是阿姑,就是劉銘傳兒媳婦。時隔20多年后,我成了劉銘傳,羅麗萍演劉銘傳的夫人程氏,我們兩個從一對小夫妻變成了老夫妻,還是挺有意思的。羅麗萍老師跟我也是同學,我們倆都是從小,1982年吧,就學了徽劇藝術專業。”
手握梅花獎,也不敢掉以輕心
“復排《劉銘傳》,我來主演,當然壓力是肯定有的。我們今天復排這部戲,從整體的呈現上面,與原來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們加入的很多現代的配器,還加入了很多現代的舞美,跟原來也不一樣了;還有燈光的呈現,以及我們的很多年輕的演員,給這出戲增加了很多的色彩。幾個月的修改、打磨,從唱腔上面和人物的塑造上面,跟以往也有一些稍微的不同。”雖然手握梅花獎,但汪育殊對于這部經典大戲不敢掉以輕心,“我呢,應該說原來是主攻文武小生行當,這出戲呢,應該說還是片須生一些。所以,我從我的這個音色和表演的一些形態,和程式的一些戲劇身段上面都做了很大的調整,對我來說也是很大的挑戰,經過老師和導演的幫助,盡可能在舞臺上把這個人物,完美的呈現給觀眾。”
除了主演身份,汪育殊還是這部復排大戲的導演之一。“這次也擔任了這個復排導演的工作,我從這方面著重把握了徽劇的風格。我們徽劇的這些唱腔和京劇雖然是有血脈相連的關系,但是,在表演和風格上面還有很大的不同。這次包括我的對手戲的程夫人,在表演上面還是融入了很多的徽劇的表演風格。”在汪育殊看來,一個藝術的樣式呈現,一定要有自己的藝術風格,“徽劇在中國的戲曲發展中起到了很多很大的作用,對很多劇種都有很大的影響。但他的風格,我覺得那種粗獷中還是有細膩的。在創作這個人物當中呢,我也是盡量的是以韻潤腔,以情動人,以聲塑人這樣的一個原則,把劉銘傳這個人物再現在舞臺上面。”
在唱腔和人物特點的把握上,還有提升空間
問大海,為何只行洋人艦,不見中華雄師踏狂瀾?問大海,你一怒輕騎千千萬,為何不御敵護臺灣?問大海,為何割斷親情路,不讓我兒子墳頭攜土還?問大海,忍看同胞遭蹂躪,何不舉浪峰托住天……兩個多小時的演出,劉銘傳最后十年的人生高光時刻,有非常多讓觀眾和演員動之以深情的時刻,“我覺得最重的還是在最后的一場十問大海這段唱腔中,應該說,對這個人物的塑造和把這部戲整體地推向一個高潮和最后和觀眾產生共鳴,都起到很大的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呢,這場戲,應該說是全劇當中最重的一個人在舞臺上面又要唱,又要表演,所以還是非常吃功的。”
“我在最后這場戲也是非常有感觸,在很多唱腔上面跟原稿也有很大的不同,也是經過很長時間跟幾位老師一起研究、琢磨,結合我個人的特點吧,能夠把這個唱腔,最后完美呈現在舞臺上面。”復排之后,才演了一場,汪育殊子謙言只能給自己打一個70分左右的成績,“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地方不滿足,可能隨著演的場次多一點,我自己就會把這個人物越來越熟悉,在舞臺上面可能就會更好的去呈現。比如說我個人的方面,我覺得在唱腔和人物特點的把握上面還有提升的空間,還有個重要的地方,就是和這些配角和這些群演們相互的默契的配合還有待于提高。一出戲,單靠一個人肯定是不可能成功的,是要靠大家的全力。”
被劉銘傳所感動,被家國情懷所感動
汪育殊曾憑借改編自莎翁經典《麥克白》的徽劇《驚魂記》手握梅花。在他看來,《劉銘傳》和《驚魂記》有很大的不同,“《驚魂記》是一部世界名著改編的徽劇,題材是完全不同的,那部戲也非常具有徽劇的表演特色,不僅要求演員要唱做,還有翻,還有技的體現。跟《劉銘傳》比,我個人感覺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外化形體的,表演更重一些。劉銘傳這個人物呢,應該說,完全是由內而外的去跟觀眾交流,用聲用情去打動觀眾。”
說到這次演繹劉銘傳最大的感觸,汪育殊表示,就是走心,“確實是需要演員去入戲,去走心,我每一次排練吧,應該說排到十問大海的時候,排到遭到誣陷的時候,排到要離開臺灣的時候,我確實是,心中抑制不住流下了眼淚,因為被劉銘傳這個人物所感動,被劇本所感動,被這個家國情懷所感動。我也希望,通過《劉銘傳》這部戲,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感受,徽劇呢,它不僅有高亢激昂的風格,還有委婉動情的一面。”(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蔣楠楠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