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2019年9月,首批“共和國勛章”頒給了李延年、于敏、黃旭華、張富清、申紀蘭、孫家棟、屠呦呦、袁隆平,8位功勛人物收獲了國家最高榮譽的禮贊,隨之啟動的電視劇《功勛》則將他們變成了生動的形象。
開播之后,《功勛》成為豆瓣開分9.0的作品,隨著國慶長假的持續播出,第五位功勛申紀蘭單元下線,《功勛》豆瓣評分漲到了9.1分。今晚,該劇總導演鄭曉龍接受了媒體群訪,談及這部英模劇,鄭曉龍直言走進去挖到的都是好故事和感人的細節,不需要偽激情、偽崇高、偽忠誠。
扎進去都是感人的細節
從1993年導演的處女作《北京人在紐約》開始,鄭曉龍一手打造了《金婚》、《甄嬛傳》、《紅高粱》和《羋月傳》等高認知度的電視劇佳作,兩獲白玉蘭獎最佳導演獎,分別拿過一次金鷹獎和飛天獎的導演獎。但執導集體創作的《功勛》,于鄭曉龍而言,仍然是一次新奇的體驗。“廣電總局的領導找我談話,希望我能接下這個任務,但當時我心里是有些打鼓的,就沒當場答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創作是兩種感覺。就前者來說,我們在早年間拍過大量的英模劇,也獲了不少獎,但傳播半徑有限。”在鄭曉龍看來,像《便衣警察》、《渴望》和《甄嬛傳》等一系列自下而上的作品,更容易獲得觀眾的認可。而鄭曉龍了解到,廣電總局領導找自己做總導演的主要原因正是“片子老百姓比較愛看,收視率高”。于是,鄭曉龍把一摞功勛人物的材料抱回了家,開始做功課。
“這些人的事跡如此吸引人,他們不僅有偉大的事跡,還有著鮮為人知的感人細節。比如申紀蘭,都知道她連任13屆全國人大代表,但我看了資料才知道,原來男女同工同酬是她提出來的。”看了二十多天,再和廣電總局領導見面,鄭曉龍滔滔不絕,“這些人為什么能成為功勛,最閃光的地方在哪里。我們要將他們的人生際遇和人生境界表達出來。越聊越興奮,越聊越深入。他們一聽,這事兒就算定下來了。”
主演陣容確定有“四條標準”
鄭曉龍透露,各個單元的分組導演,總局定了一部分,自己推薦了一部分,再由導演們出馬,各自尋找與自身相匹配的編劇。這部劇可謂明星云集,從周迅、黃曉明到佟大為、郭濤,這還沒算超強的配角陣容,但鄭曉龍直言,實際上總局在演員的挑選上格外慎重,“總局當時給了四條標準:德藝雙馨、形神兼備、演技高超、功勛本人同意。”鄭曉龍說,最難的不是演員選擇,最難的其實是編劇,首先是功勛們普遍年紀偏大,其次他們大多不希望只說自己不說集體,“由于疫情爆發的時候我們正處于劇本階段,劇本討論會都是在線上召開的。在自下而上的過程中,我們其實想的最多的是,英模劇如何出新,符號化的功勛形象如何轉化成好看動人的故事。也就是說,我們要找到一種亮眼的破題方式。”
“每人六集,篇幅有限,人物的階段選取就變得特別重要,所以,我的要求是盡量表現人物的高光時刻;必須給觀眾講清楚,他們的勛章是怎么來的;要全部采用現實主義的拍法,按照真實的生活邏輯創作。”遵循這個創作原則,鄭曉龍透露,開篇《能文能武李延年》最大的高光時刻其實就是在朝鮮戰場的346.6高地上那一仗,讓他成為了活著的國家一級戰斗英雄,“所以解放戰爭和湘西剿匪的情節全部砍掉,單把抗美援朝的故事講透了就好。不光是這樣,我們還得給觀眾說明白,李延年有什么與眾不同。他是指導員,是政工干部,但能文能武,比如我們設計了一句臺詞:信任也是戰斗力。”
高光之外專注功勛“特點”
“《無名英雄于敏》最初的劇本是從于敏上清華大學開始的,后來也統統拿掉,直接從他接受研制氫彈的任務開篇,一下把時間跨度縮短到了六年。同時注入了更多的生活細節。比如喜歡聽戲等等。通過增添現實質感,彌補戲劇沖突的不足,所以這一單元比較潤物細無聲。”鄭曉龍覺得,《袁隆平的夢》突出的是新鮮感,更多展現這位“雜交水稻之父”不為人知的一面,“比如,他和她母親的關系。再比如,他是如何成長的?又是如何被國家發掘的?相信這些情節能帶給觀眾一些新奇的感受。”
《屠呦呦的禮物》是鄭曉龍執導的單元,他發現屠呦呦的特點是:極致。“比如,她做事特別專注。到了什么程度呢?比方你倆是同事,在路上見到之后跟她打招呼,她都不會理你的。不是因為高冷,而是她沒看見。就算你住在她對門好多年,想讓她認識你也很難。她有一個自成一方的小世界,或許正是由于這種專注,才讓她發現了青蒿素,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雖然是集體創作的單元劇,所以有了片頭演員從遠處向鏡頭走來,在這個過程中慢慢變老,最終成為真實功勛的模樣的創意,“基于兩個考慮,第一,演員不是功勛,而是演的功勛,這種方式是對功勛本人的一個尊重;第二,我希望通過這個片頭,將演員和功勛的距離拉近一些,從觀眾的第一眼開始就對他們產生心理暗示,不至于太隔閡。”
不趕工 沒有提檔跟熱點
鄭曉龍坦言,自己參與的工作主要是兩大塊——一頭一尾,外加導了《屠呦呦的禮物》單元。他透露,雖然大家都拿出了十二分的精力拍攝,但在成片時仍然不可避免地碰到一些硬傷。“比如,有的是場景中的人物數量不對,一個連的編制你不能給他縮成一個排,就不符合我們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了;有的則是一些歷史細節沒抓到位,出現了明顯的穿幫鏡頭;還有的是場景搭建和道具使用有錯漏……對此,我們能改則改,做技術補救。改不了的,就忍痛割愛。如果既不能刪也不能改,那就只能是補拍甚至重拍了。”
“我們整個主創團隊自始至終都是以一定要讓觀眾喜歡,觀眾愛看,觀眾滿意為標準來要求自己的,絕不會為了趕工時犧牲作品質量。袁隆平先生逝世時,聲望在民間達到頂峰,我們也沒有提檔跟熱點。”目前該劇在觀眾心中風評很好,而鄭曉龍親執導筒的《屠呦呦的禮物》將在15日會線,他表示也很期待觀眾的反饋,“同天還有我執導的一部電影《圖蘭朵》也將在院線與觀眾見面。他們說這叫左右互搏,其實是我這兩年交出的一份影、劇成績單,屆時請觀眾檢閱。”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蔣楠楠(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