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電影相比電視劇應該是升維的,說到電影導演拍電視劇,理論上可以說是降維打擊。譬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紙牌屋》導演是大衛·芬奇,時隔多年大衛·林奇也再度掌鏡了更加詭譎的《雙峰鎮》,大衛·葉茨指導過《暴君》,科恩兄弟劇版了《冰血暴》,不過他倆是兼職,但處處還是看得到兩位導演的影子。馬上咱們能看到的《邦德25》的導演,之前也執導了神作劇集《真探》。
以前我是多么喜歡馮導啊,尤其是在他背后有王朔和劉震云的時候,哪怕有個嚴歌苓呢,只要有個好故事,浸淫江湖多年的馮小剛,無論貧嘴還是煽情,甚至說情懷都多少能染出一些色彩。何況馮導已經證明自己是個不錯的演員,他將要演中國版《忠犬八公》。結果現在本該是降維打擊的一部劇《北轍南轅》以不足5分的慘烈的豆瓣評分呈現,“不接地氣”和“北京版《小時代》”生生把馮導的戲摁在地上摩擦。馮導至今沒還嘴,微博上關于這部戲就去年年底一句“第一次拍網劇,要學習的還很多”。
老實講,看起來幾個主角確實都不差錢,起碼算不上草根,當然成長經歷也各有千秋,幡然醒悟的,賢妻良母的,心懷夢想的,瀟灑干練的,簡單說,都不是為錢發愁的人。所以呢,我個人是不太認同這是一部女性勵志劇,開飯店是個目標,但這都多少集了才開飯店的節奏證明開飯店確實不是目的,而是描摹和陳述當下的一些人的生存狀態。接不接地氣要看你站在哪兒看,不能因為人吃的好點穿的好點過的不賴就說不接地氣,大部分戲劇沖突強烈的影視作品譬如上面提到的那些“降維打擊”的名導的電視劇作品,都不能用“接地氣”來形容,不如換個說法:有人味,有人氣。
我不覺得里面的角色都像郭敬明的電影里那種陰陽怪調,雖然確實讓女演員大量“耍貧嘴”難免會讓人覺得煩躁,很多臺詞確實是為了貧而貧,貧不出什么味道,純粹插科打諢無意義,哪有那么多那么貧的姑娘。而且“不求最好,但求最貴”這樣經典的大段貧,其實是有深意的,過于刻意的貧,就貧不出深度,容易討人厭。至于到處過于直白的植入,見仁見智不做評論。但這本子不是馮小剛寫的,就鏡頭語言來說,我覺得還行,不水,挺講究的。我是覺得,網友對于“凡爾賽”有一些些反應過度,反正我看了幾集《北轍南轅》,除了故事推進確實慢,這是國劇的通病,不到5分的評分,可能還是價值觀冒犯了人。但我確實沒覺得《北轍南轅》像《小時代》那樣在“炫”。
我也沒覺得價值觀有什么大問題,不差錢的人確實也在創業啊,追求更好的生活。這電視劇的陣容真心沒話說,黃渤等人的角色也在諷刺一些行業亂象,劉曉慶也保養得真不錯,而且這個角色輸出的價值觀非常正能量:一個人住慣了,房子里多個人不舒服。這奶奶演的,沒毛病。沒有南轅北轍,雖然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劇名非要搞個“北轍南轅”的文字游戲。
一句話吧。把馮導和小四放一塊聊,有點侮辱人。甚至可以說,有點侮辱馮導的智力。馮導掌鏡,我覺得優秀算不上,及格分還是有的。確實沒表現出應有的“降維打擊”的水準,但觀眾確實有點過于強烈的情緒,可能還是覺得太商業,資本的力量處處可見。
蔣楠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