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2019年歲末,在紐約舉行的首屆中美杰出華人頒獎禮上,來自安徽省的古琴藝術家張維娜獲得了藝術成就獎。
師出名門,傳琴宜城
張維娜,安慶市靜心古琴舍創始人、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會員、中國琴會會員、安徽省古琴學會副會長、安慶市古琴學會會長,師承國樂藝術家方錦龍、古琴藝術家李祥霆、梅庵派傳人王永昌、嶺南派傳人謝導秀等名家,并曾得到趙家珍、楊青、張子盛、巫娜等老師的悉心指導。
安慶是一座千年古城,文化藝術薈萃,但由于種種原因,古琴方面一度式微,甚至失傳了50年之久。張維娜放棄了在外省的優越生活,選擇回到老家安慶,在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弘揚古琴藝術和傳統文化。短短數年,在宜城舉辦了逾百場義演、雅集、大型公益講座,與社會各界人士及大學生、中小學生們充分互動,勠力琴道,讓宜城重新響起古琴聲。
作為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張維娜參加了國內外多場大型民族音樂盛會,例如“敦煌之春”第二屆文博國際藝術節、深圳福田“美麗之夜”經典音樂會、海南“我們的芳華——方錦龍和他的朋友們國樂鑒賞會”等,為弘揚民族音樂做出了貢獻。“古琴博大精深,必須不斷學習提高。”張維娜嚴于律己,每個季度都會拜訪名家、切磋技藝。
“靜心”教學,自成一派
一走進張維娜的靜心古琴舍,便有一種古樸靜美之感。屋里一張茶臺、數張琴桌,墻上掛滿了各式古琴。老師和學生席地坐在蒲團和藺草席上,似乎穿越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聚會。“琴舍取名靜心,是因為古琴是一個心靜才能彈好的樂器。”張維娜說,“也正因此,經過數年的教學和研究,我創造了靜心調息教學法。”張老師教導她的學生在彈古琴前首先要靜下心來,將呼吸調整成平穩有規律的狀態后,再開始彈琴。而在彈琴過程中,則要配合旋律進行呼吸和肢體語言的律動,將呼吸融入音樂中,這樣才能彈出感動自己和感染他人的音樂。在該教學法下,零基礎的學生通過呼吸和心態的調整來感受音樂,進入音樂的狀態后則會更有感覺也更有信心。
古琴的獨特音色內斂而充滿余韻,有其空靈之美。尤其是通過“靜心調息法”彈奏出來的音色會讓彈奏者本人首先被感動,達到琴音治愈的效果。這種先外化后內化的過程符合現代人的學習習慣和理解方式,這種教學法也被其他古琴老師廣泛運用,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靜心、調息”愛上古琴。
張維娜不斷在古琴演奏和教學領域進行耕耘,使得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并學習古琴,豐富了大家的業余生活,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