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今晚8點,《見字如面》第三季第八期“潤物”將溫情呈現,節目組選取了幾封不同視角的信件,借用這種潛移默化的浸潤之力,試圖探討“潤物”過程中藏與露的邊界與尺度。
與“潤物”中教育話題強關聯的信件不同,《畢飛宇寫給兒子畢雨桐》的信將深沉父愛藏在了一個溫情故事中,蘊含的平等思想也啟發了很多觀眾對傳統“中國式父子情”的認知。在兒子雨桐成年之前,畢飛宇在信中坦承地分享了自己“關于一根煙的故事”。在男生的成長過程中“抽煙”是不少父子關系當中角力的中心,抽煙被父親發現,大多數父親的反應往往是不由分說地斥責,但當畢飛宇遭遇類似情況時,他的父親卻用反套路的方式去解決,給當年的畢飛宇帶來了強烈的心靈震撼,父權的威嚴讓位于父愛的溫存,貌似達成了成長中的父權讓位,但背后卻隱含對自己人生的誤讀。著名演員何冰此次為畢飛宇“代言”可謂再合適不過,同樣為人父的何冰不僅傳神地還原了圍繞“點煙”引發的戲劇沖突,在他娓娓道來中,這段畢家祖孫三代間傳承的溫潤父愛躍然紙上,同時對于原生家庭的教育思考也余味不絕。
除了父愛的溫情浸潤,教育意義的平等探討,本期“潤物”的信可謂封封獨到,各有側重。其中,《林懷民寫給讀者》以大多數中國小孩從迪士尼動畫中了解花木蘭為引子,希望傳統文化能夠以潤物無聲地方式在西方文化的包裹中突圍而出;《阿根廷女教師優哈娜寫給梅西》回到教育的初始,女教師優哈娜以梅西事件為例,對只認可成功的單一價值觀、教育觀提出質疑;距今已有30多年的《巴金與尋找理想的孩子往來信》,則讓我們在文壇大師與小讀者們的對談之間,感受到理想與現實的困惑、沖撞與哲思。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本期節目中,品讀嘉賓許子東教授在大學讀書期間,曾以一位普通的文學愛好者的身份與巴金先生有過一次珍貴的書信往來。在解讀《巴金與尋找理想的孩子往來信》時,許子東教授不僅將在自己學術專業的近現代文學史領域暢所欲言,更將披露這段至今仍令他記憶猶新的親切筆談。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李燕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