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 陳德峰,男, 1967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特級教師,高級教師,現任宿州市第十二小學教育集團澮水路校區執行校長,先后被評為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個人,省市級優秀教師、市級學科帶頭人等。系省級普通話測試員、省級教師培訓專家組成員,多次應邀赴上海、杭州、武漢、徐州等地授課、講學,有20余篇論文發表在省級以上學術期刊,《教育文匯》刊發長篇專訪介紹其業績,先后多次主持國家、省級課題,均圓滿結題。
以身作則 做學生成長的榜樣
陳德峰
從教以來,陳德峰始終秉承“立德樹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他認為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的心靈變得柔軟起來,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
工作中,陳德峰主張教育學生應少一些說教,多一些滲透,用身邊鮮活的事例感染、影響學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多給學生一些一生難忘的東西,讓學生永遠記住你,經常夢見你。陳德峰認為學生喜歡、家長認可的教師才是真正優秀的教師,優秀的教師不僅傳授給學生知識,更要引導學生做人。
學校是育人的地方,理應成為一片凈土。小學生模仿性強,不喜歡說教。陳德峰要求教師處處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表率。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則,在學校里只要發現教室、走廊、校園內有紙屑,總會彎腰撿起。
上有陽光,下有希望。全校師生在陳德峰的影響下,養成了見到果皮、紙屑就撿的好習慣。在要求教師上公開課時,陳德峰首先對全校教師上觀摩課,每學期至少上兩節,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作為一名執行校長,不敢啃硬骨頭,不能令人信服。” 陳德峰經常這樣說。為挑戰自我,上課內容由老師來定,越是難上的課型他越上。大課間時,他同師生一起跑操;閱覽室內,他同師生一起共讀,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熏陶感染師生。
陳德峰經常在升旗儀式上表揚老師的善舉,如某某老師為抗擊疫情捐款、某某老師主動去醫院捐獻骨髓,讓老師的形象在學生心中高大起來,學生自然會效仿教師的言行,起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堅持閱讀 書香氣息滿溢校園
1986年8月參加教育工作以來,陳德峰一直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對語文教學情有獨鐘,他堅持邊教學邊研究,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學校訂的學術期刊,他每期必讀。眼前一本書,手邊攤開筆記本,隨手記點什么是陳德峰多年的習慣。每到外地出差,他首先要去的是新華書店,遇到喜歡的書籍,總要買回來細細品讀。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讀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專業書籍,還要讀文學名著、哲學、歷史、地理等方面的書。”陳德峰說,為了更好的走進學生的心靈,還要讀兒童文學,書讀多了,心胸自然開闊、敞亮,教學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沒有閱讀,就沒有真正的教育。”陳德峰經常這樣說。他自己堅持讀書,也要求老師、學生讀書。在他主持校區工作后,率先建立了教師、學生閱覽室,要求師生每天至少閱讀一小時。為解決書籍短缺問題,他與宿州市圖書館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經常帶領師生去圖書管參觀,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全都辦理了借書證,學校的師生成了宿州市圖書館的“常客”。
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陳德峰經常邀請知名作家進校園,舉辦讀書講座。確立“故事育人”的辦學理念,把“閱讀經典,明德至善”作為校訓,每學期都要舉辦講寓言、童話、神話、民間故事比賽,學生親切地稱學校是“流淌故事的校園”。
悉心指導 促進教學教研發展
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陳德峰先后主持了國家級課題《作文三步法訓練》、省級課題《作文雙軌教學研究》,均已圓滿結題。為弘揚傳統文化,引導學生誦讀經典,主編了《小學生古詩文經典誦讀》一書,供全校學生誦讀。
陳德峰先后在《中小學教師培訓》《小學語文教學通訊》等省級以上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撰寫的《學生,我心中的上帝》一文,在全國“教師師德故事”征文比賽中榮獲一等獎。他先后受邀赴上海、杭州、武漢、徐州等地授課、講座,多年來一直擔任市、區教師培訓首席講師,每年寒暑假都要為參加繼續教育的教師舉辦專題講座, 2012年7月,被評為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個人。
在自主發展的同時,陳德峰非常注重對身邊教師的引領。以學校“魅力星期五”教研活動為平臺,每周五下午放學后,組織學校骨干教師通過看教學錄像、舉辦專題講座等開展系列活動。為讓青年教師盡快站穩講臺,他身先士卒上示范課,經常跟蹤聽課,聽后及時指出存在的不足。
記者了解到,陳德峰為了指導一位青年教師參加市優質課評選,連續聽了該老師13次試教,本校的班級試完了,就到別校去試教。在他的悉心指導下,這位僅有三年教齡的青年教師,獲得市級優質課第一名的好成績。
“每次試教后,陳老師總是用商量的語氣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按他說的去做,教學效果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該老師激動地說。
在陳德峰的引領培育下,宿州市第十二小學一名教師被評為省第三屆“教壇新星”,三名教師被評為特級教師,多名教師的課堂教學被評為省、市一等獎。
“無限風光在險峰,只有站在更高處,方能領略更美的風景。小學教育這座山,我已攀爬了34年,積累了許多經驗教訓,摸索出諸多規律,然我不會停歇,愿以一葉之力,催生滿樹繁花。”他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
郭強 黃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