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繼續挖掘‘合肥之源,運河文化’內涵,打造蜀山文化獨有大IP。”“建議公共綠地種植四季常青植物,增設電蚊燈,提升精細化水平。”“5G時代,依托‘互聯網+’,打造多元投資主體、多層次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 …由蜀山區委宣傳部和蜀山區發改委共同舉辦的“我為蜀山‘十四五’獻一策——尋找金點子行動”自11月16日上線以來,迅速受到市民關注,不少市民踴躍參加,為城市發展貢獻智慧。短短48小時,活動主辦方就收到市民建議超過200條,其中不乏很多定位準、質量高的“金點子”。
蜀山區“十四五”規劃編制問需于民
據悉,蜀山區“我為‘十四五’獻一策——尋找金點子”活動征集首日,活動主辦方就收到群眾有效意見、建議一百余篇,內容涉及民生福祉、社會治理、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生態環境、體制機制等領域。
“發展的本質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是發展的主體也是最大受益者,本次活動廣開言路,將‘話筒’遞到群眾手上,開門問策、問需于民,是蜀山區一以貫之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體現。”蜀山區委宣傳部宣傳管理科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有近百家省內外媒體媒報道本次活動,帶來熱烈反響。參與活動的市民既有大學生群體也有已經退休的熱心市民,既有蜀山區的居民也有合肥其他縣區的市民,更有近期來合肥旅游、工作過的外地群眾。從收到的建議來看,很多建議定位準確、分析到位、思考深刻,言之有物,有較強的參考價值。
據了解,“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為高水平、高質量規劃蜀山區未來五年發展和改革藍圖,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蜀山區委宣傳部、蜀山區發改委聯合開展“我為蜀山‘十四五’規劃獻一策—尋找金點子”活動。
高效率、大數據、精細化成建議“熱詞”
據蜀山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不少市民的建議兼具科學性、前瞻性、精準性、實用性,“大數據、精細化、高效率等是建議熱詞。”
“消除傳統部門窗口職能單一、種類繁多等弊端,使政務服務從‘一門式’進一步提升至‘一窗式’。”在一份題為《深入推進“互聯網+放管服”改革》的意見中,提出形成標準無差異、服務無界限的政務服務新模式,通過實現“一窗通辦”、“一網通辦”、“一號通辦”、“一端通辦”和“同城通辦”五大利好,讓信息多跑路,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
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有市民從產業發展角度,以《加快繪制產業地圖,助推蜀山區高質量發展》為題,建議打破各級各部門間的“信息孤島”,構建“蜀山區電子產業地圖”,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便捷的數據查詢服務。
不少市民關注城市生態發展。有市民提出變“在城市中建公園”為“在公園里建城市”、實行“樹長制”等精細化管理新理念。蜀山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活動還在征集中,希望大家集思廣益多提寶貴意見,蜀山區在編制“十四五”規劃過程中,將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進來,齊心協力編制出一份符合人民意愿、富有時代精神的規劃。(劉曉朦 朱琛琛 劉勝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