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以為大家當時都在看升旗,沒想到還有人注意到我們。”這兩天,安徽蒙城的于雷因為一個舉動,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網紅。原來,10 月3 日清晨,于雷將父親架在肩頭,站在天安門前觀看升國旗。父親激動得一邊拍手,一邊跟唱國歌。于雷則穩穩地扶住父親雙腿。這一幕,被現場游客拍下并發到網上,感動了無數網友。
于雷架著父親看升旗。(視頻截圖)
為看升旗,把父親架上肩
37 歲的于雷來自安徽蒙城。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 周年,父母點名要到北京去看一看。于雷將這次旅行安排在了國慶長假。
9 月30 日下午,于雷帶著父母、雙胞胎兒子等家人北上進京。一家人在北京玩了六天五夜,去了天壇、故宮、頤和園、清華大學,還爬了八達嶺長城。
到天安門前看升旗,一直是父親的一個心愿。10 月3 日凌晨2 點,一家人趕到了天安門廣場等候。“來看升旗的人特別多,我們當時站的位置離國旗臺還有四五十米遠。”于雷說。
于雷和父母親。(受訪者供圖)
一直到早上6 點左右,氣氛開始熱烈。“儀仗隊要來了!”站在前排的人喊了出來。因為站得距離較遠,于雷父親和其他人一樣,趕緊踮起腳尖,往前方看,但人頭攢動,還是看不清。
“當時父親有些著急,一個勁地往上踮腳。”于雷看到父親著急的樣子,心里也很急。突然,他想到一個辦法——把父親架在肩頭看升旗。起初父親沒有同意,“他怕我架不動,不答應,可能也是心疼我。”
眼看離升旗儀式開始只有幾分鐘時間,再猶豫下去,幾個小時就白等了。于雷沒等說服父親,直接半蹲下來,把父親往肩頭上架,旁邊一位男子見狀,也來幫忙,將于雷父親扶上他的肩頭。“父親不重,大概只有120 斤,我能架動。”相較于1.8 米高、160 斤重的于雷,父親顯得很瘦弱。架著父親,于雷雙手一直穩穩地扶著父親雙腿。
這一架,對于雷來說,十分值得。“父親特別激動,一直在拍手,升國旗的時候,他還跟著唱國歌。”于雷就這樣架著父親,直到升旗結束。從于雷肩頭下來時,父親激動得哭出來了。“看到父親那么激動,那么高興,我當時都想哭了。”于雷說。
整個升旗過程中,母親十分擔心。“她沒怎么看升旗,一直看著我們,擔心我把父親給摔下來,一直在旁邊嘮叨。”于雷笑著說。
架起父親,感動無數網友
因為看升旗太激動,太投入,于雷沒來得及給家人拍照留念,也沒想到把自己架起父親的瞬間拍下來。“我自己覺得很平常,沒太在意這件事。”
于雷肩架父親一幕,被同在天安門廣場看升旗的游客拍了下來。“真的很意外,沒想到這樣一個小事情會被拍下來。”于雷說,現在家里人都知道了這件事,特別是父親,看了視頻后很高興,很激動。“不知道怎么形容他那種開心,他大概覺得自己愛國的樣子,被大家認可稱贊了吧。”
10 月6 日,人民日報官方微信頭條推送了這段視頻,配題“老父親坐兒子肩頭看升旗,畫面太溫馨了!”有網友評論:“常見將兒子架在肩頭的,少見將老爸架在肩上,足見孝心,棒棒噠!”還有網友評論:“這就是幸福的樣子!”
于雷確實是一個孝順的兒子。于雷在家排行老五,上面有四個姐姐。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他并沒有被嬌生慣養。近幾年,父母從蒙城來到合肥,跟著于雷一起生活。
為了讓父母多休息一會,每天早上四五點,于雷起床為一大家子做早餐。“老人起得早,我就起得更早一點,趕在他們前面把一些事做好,他們就輕松一些。”
因為平時做生意比較忙,于雷便把節假日全部留給了家人。他常帶著家人四處旅行,還讓爸媽選擇旅行目的地,去他們想去的地方。南京、杭州、上海、義烏等周邊熱門旅游城市,他們都去過了。于雷說,父母已經60 多歲,趁他們現在身體硬朗,還走得動,帶他們多出去轉轉。
面對眾多網友點贊,于雷笑著說:“就是那句老話吧,‘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他們養我小,我養他們老,這是為人子女應該做的。”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慶玲
特別聲明:
本文由大皖新聞客戶端獨家出品,不在新安晚報版權授權范圍之內。未經特別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本欄目常年法律顧問:安徽天禾律師事務所 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