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新能源車的市場份額、出口量都在迅速提升,新能源車是未來大勢所趨,但至今為止,“里程焦慮癥”依然存在。
確實,隨著新能源車技術的進步、配套設施的逐步普及,新能源車續航里程有了質的飛躍,快充樁也隨處可見,但充電速度還是做不到“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里程焦慮癥”的根源還是在充電速度上。
為提升充電速度,當下很多車企都推出了800V高壓平臺車型,“800V超充”理論上能實現350kW甚至480kW的充電功率(若電壓為800V,電流則為437.5A至600A之間),“充電5分鐘,續航200km”似乎近在眼前,而當你開車去找充電樁時,卻發現“800V超充樁”寥寥無幾。
2015年,國內新建的直流充電樁主要以500V為主導,2020年,高達85%的新建充電樁已升級為750V的高壓樁,但大多數充電樁是按照 2015 版充電國標設計,最大充電電流為250A,電流超過300A的公共超充樁僅有2%,離“800V超充”還差很遠。
若將當下充電樁的電流和電壓繼續提升,則面臨著電網容量、供電安全、成本投入等諸多問題,所以快充樁普及、超充樁稀缺是當下現狀,面對這一問題,車企也束手無策,畢竟這些已超越了它們的能力范圍,而比亞迪則另辟蹊徑,提出了雙槍超充的解決方案。
雙槍超充,顧名思義就是一輛純電動車,配備兩個快充口(車身后部兩側對稱位置),可利用兩個相鄰的快充樁,同時插槍充電,電壓不變但電流翻倍,同時車輛還能根據自身需求智能調節第二把充電槍的充電功率。以騰勢N7為例,雙槍超充功率可突破230kW,充電15分鐘,續航提升350km,20分鐘即可完成10-80%的SOC充電。換算下來,“充電5分鐘,續航200km”的小目標,已經完成一半以上了。
說到這里肯定有人會問,雙槍超充充電速度大幅提升了,但電流升高安全是否有保障?肯定有,首先,比亞迪全球首創“電池復合直冷技術”,分區式冷媒獨立控制系統,將電池冷卻面積提升100%,同時將電池換熱能力提升85%,先進的熱管理技術,讓電池在高功率超充狀態下,不僅充電快而且穩。
到了冬季,北方的寒風不僅大雪紛飛,還會讓電池充電效率大打折扣,為此比亞迪全球首創“全場景智能脈沖自加熱技術”,即便是在-30C極寒條件下,用戶也能冷車快充,在“全場景智能脈沖自加熱技術”下,電池加熱速率提升230%,電池充滿時間降低30%。
不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雙槍超充下的電池都能以最佳狀態工作,同時雙槍超充與單槍快充可自由切換,不會相互沖突,雙槍超充技術具備兩條充電回路,能獨立運行,亦可協同工作,在單槍充電模式下,采用雙槍超充技術的車輛與單槍車輛無異,當充電站人多擁擠時,也可用單槍模式充電。
不可否認,“800V超充”相比雙槍超充,擁有更快的充電速度,但在配套設施普及前,還只是遠水,相比較而言,比亞迪雙槍超充讓超百萬個公共快充樁秒變超充樁,符合當前充電現狀和充電場景,更好的滿足純電動車用戶的全場景需求,是解近渴的技術。
寫在最后:當下科技變革巨大,不排除某一天會普及“800V超充”,即便如此,比亞迪也跟得上,早在2015年,比亞迪全球首創乘用車800V高電壓平臺,首搭秦EV(2015款)、唐DM(2015款)車型,由于當時500V以下低壓樁占比超95%,所以該技術沒有普及,但該技術已在比亞迪的技術魚塘中,需要隨時能拿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