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1 日,在無錫市委宣傳部、無錫市委網信辦聯合現代快報共同舉辦的 " 中國式現代化無錫新圖景 · 2023 全國地方媒體總編輯看無錫 " 活動中,來自十多個省市的 22 家地方媒體總編輯、記者來到蜜桃之鄉惠山區陽山鎮,實地探究科技加持下陽山 " 甜蜜事業 " 的新活力,以及無錫農業現代化新面貌。
下午 1 時許,在惠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示范區核心區,品種繁多的蜜桃引來大家的圍觀。聽說用高科技手段種植出的水蜜桃,不但大且甜,還能像喝飲料一樣用吸管吸著吃,引來調研團一片贊嘆。
" 之前就聽說過陽山水蜜桃的大名,今天來到無錫,參觀了水蜜桃種植展示園,對陽山水蜜桃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 深圳晚報副總編輯林航表示,沒想到水蜜桃種植居然也能疊加這么多高科技手段," 我相信經過科技賦能再加上無錫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蘊助力,陽山水蜜桃一定會成為全國知名的農業品牌。"
據介紹,無錫惠山區下轄的陽山鎮是全國四大蜜桃產地之一。陽山水蜜桃," 水 " 是特色。輕輕揉捏,破開小口,一顆成熟的水蜜桃能擠出滿滿一杯 " 鮮榨蜜桃汁 "。鮮嫩多汁、味道甘甜的陽山水蜜桃深受大眾的喜愛,銷往全國各地,如今更是遠銷國外。在迪拜,一顆超過一斤重的陽山水蜜桃甚至能賣出 508 元人民幣的高價。陽山水蜜桃能夠獲得大眾的喜愛,得益于陽山獨有的火山土以及江南溫潤適宜的氣候,除了優渥的自然條件,桃農一年四季的辛勤培養更為關鍵。從建園定植、定期施肥、夏季冬季修剪枝條、除草、疏果、套袋、病蟲害防治,到摘果、包裝、售賣,多年來,陽山桃農們每個環節親力親為,讓陽山水蜜桃美名遠揚。
" 大家都知道陽山水蜜桃的果子很嬌貴,捏不得,碰不得。其實,桃樹更是嬌貴,氣候、施肥、病蟲防治、修枝 …… 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會影響到桃子的品質和產量。" 高級農藝師、陽山水蜜桃桃農協會原秘書長趙逸人扎根陽山這片土地數十載,如今,70 多歲高齡的她依然會前往桃園,為桃農指點迷津。
深耕一線數十載的趙逸人老師深知科技為蜜桃事業帶來了什么。她介紹,以前的桃農對種植沒有系統的知識,有人辛苦了一年獲得了豐收,而有人同樣很辛苦,到了豐收季,果子卻掉了一地。多年來,陽山鎮向果農推廣生態果園生草栽培技術,以此改良土壤、增加有機質、改善果園生態條件;在病蟲防治工作中,利用植物性癮誘劑等多種措施減少病蟲害;利用土壤肥培技術,通過黃豆粉、菜柄、生物有益菌等肥料改善土壤健康程度,養護根系。而樹枝的修剪工作也十分有講究,不僅要做好夏冬兩季的修枝,還要細分短枝修剪、長枝修剪,以此改善桃樹生長勢,提高桃樹坐果率,減少花期,穩定產量。
如今,這些技術在陽山已經得到大面積引用,陽山水蜜桃品牌得到了良好的市場口碑。從過去的論斤售賣,到現在的論盒、論個售賣;從當初一斤幾毛錢,到如今一個上百元,陽山水蜜桃 " 身價 " 飛漲。2022 年陽山水蜜桃種植面積 3.8 萬畝,產量 3.4 萬噸,實現桃產業鏈產值近 20 億元,小桃子成就了甜蜜大產業。
如果說趙逸人老師是蜜桃種植事業的守望者,那么 50 多歲的種桃大戶孫建勤無疑是開拓者。走進陽山水蜜桃東山基地,"Y 形種植區 " 內桃樹高大,僅有的兩段樹枝如高舉的雙手,呈 "Y 形 " 向空中展開。孫建勤介紹:" 我家的桃樹‘身高’要比普通桃樹高出一截,相鄰桃樹之間的間距也更大。" 由孫建勤開發的新型修剪方法重塑桃樹樹形結構,將水蜜桃樹形由傳統的 "3~4 主枝自然開心形 " 改成了 "Y" 形,更適宜桃樹生長發育特性和機械化作業,畝均產量較傳統主干形增產 10%~20%。
通過創新設計桃園暗滲管系統及宜機化路溝設施,孫建勤首創的蘇南水網地區桃園宜機化集成技術,解決了水網地區 200 毫米日降雨量條件下的排水問題,做到主要作業機械在桃園穿梭自如。在用工量大的修剪等環節,孫建勤通過對國內外果園機械比較選型并引進使用,實現了水蜜桃機耕、植保、除草、施肥、田間轉運、修剪等重體力勞動環節的 " 機器換人 "。一片 20 畝的桃園,僅需 12 分鐘就可以完成噴霧作業,有效提高了作業效率。
目前,陽山水蜜桃種植面積約 3.8 萬畝,在政府的支持下,已在部分研究所、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中試點推行機械化種植模式。以孫建勤家庭農場為樣本的陽山水蜜桃機械化生產模式與典型案例,入選了農業農村部公布的第二批特色經濟作物適宜品種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與典型案例,獲得全國推廣。
陽山水蜜桃桃農協會秘書長,90 后高寒在大學畢業后,積極投身于陽山水蜜桃技術推廣工作中。進行了不同栽培模式對桃連作障礙的緩解作用實驗、水蜜桃引種試驗、生草栽培與地膜覆蓋實驗、新型農機與傳統模式田間工作對比試驗、水蜜桃肥料利用率實驗、東山基地桃生長過程農藥殘留規律試驗等多項試驗,并完成了相關論文及試驗報告。
在陽山,趙逸人、孫建勤和高寒是陽山老中青三代水蜜桃科學種植探索者的縮影。陽山的 " 甜蜜事業 " 也因科技的賦能煥發出新的活力。
現代快報 + 記者 高藝 宋體佳 / 文 顧煒 顧聞 / 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