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大皖新聞訊 因上課地點離家較近,合肥的江女士給孩子在合肥童振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的豆豆熊編程報名學習,交了 4900元,共50個課時。“只上了9節課,培訓班就關門了。”包括江女士在內的家長們組建了維權群,目前 統計涉及編程課程的費用有20多萬元。由于退費無門,家長們向“新安幫幫團”記者求助。
家長反映
培訓機構關門,拖欠大量課時費
“去了現場,發現人去屋空。”江女士告訴“新安幫幫團”記者,培訓機構關門的消息,她是11月15日晚上突然得知的,“負責對接課程的老師告訴我的,此前沒有一點消息。”
有同樣遭遇的,還有該培訓機構的老客戶梁女士。”老師發微信說培訓班不干了,當時說還欠著他們工資。”梁女士回憶,11月15日得知消息后,第二天她一早趕到了培訓機構,發現門頭還在,但確實關門了,卷閘門緊鎖。“10月16日,孩子上了最后一節課。”
梁女士介紹,從2020年開始,孩子在該培訓機構學習編程,已交過三次費用。“最近一次交費是6月份,當時說有活動。”聽到工作人員表示給孩子加課時進行系統學習,為小升初做準備,在此前課時還未結束的情況下,她續費4999元,84個課時。“加上之前交費8640元剩余的46.5課時,我現在還剩余130.5課時沒上。”梁女士說,自己算了一筆賬,剩余課時折合的費用達9000多元。
江女士和梁女士均表示,目前遭遇損失的家長組建了維權群,涉及到編程課的約有60位家長,“金額有二十多萬元。”梁女士表示。
機構回應
已提退費方案,但家長們不接受
記者了解到,家長們曾嘗試聯系涉事培訓機構的負責人,但手機始終無人接聽。梁女士表示,11月30日,在轄區派出所的調解現場,家長們見到了涉事培訓機構負責人霍先生,但雙方并未談攏,不歡而散。
12月5日,根據家長提供的手機號碼,記者多次撥打均提示已關機。12月6日上午,記者終于輾轉聯系到了霍先生。對方向記者表示,之前進行過一次調解,方案已經和家長們說清楚。記者追問具體方案和退款時間,其表示“現在有事,下午再細說。”
當日下午,記者再次聯系到了霍先生。“我算是今年1 月正式接手這個校區,現在還不到一年。”霍先生介紹,此前的學費大部分是由之前轉手的人收取,自己今年投入幾十萬元,沒收到什么錢,加上接連停課,經營很難維系下去。
對涉及到的家長人數,霍先生表示目前有七八十位,金額沒有統計,“之前是聘任的校長在管,現在已經離職了。”對家長們關心的退費,他稱“沒有拖著不給,也在積極想辦法。”
霍先生還表示,目前他需要重新找工作,準備打工還錢,因此在調解中提出了兩到三年付清的方案,“愿意協商的家長,我可以寫欠條。”但這一方案讓家長們難以接受。對此,他表示,家長們也可以走司法程序。
部門態度
公司無人辦公,建議家長們起訴
記者在天眼查查詢到,合肥童振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目前狀態為存續。綜合相關信息顯示,合肥童振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曾用名合肥市童振培訓學校有限公司,2021年5月份更名。同月,該公司經營范圍變更(含業務范圍變更)。愛企查顯示,合肥童振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注冊地址為合肥市瑤海區長江東路與東二環路交口寶業東城廣場商業A座,經營范圍包括一般項目:教育咨詢服務(不含涉許可審批的教育培訓活動);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健康咨詢服務(不含診療服務)等項目。
12月6日下午,記者與瑤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銅陵路市場監督管理所取得聯系。工作人員介紹,曾接到家長反映相關情況,并已到實地看了,發現該公司注冊地址無人辦公,已將該公司列入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對家長們的訴求,工作人員表示有關單位已進行過調解,根據相關規定不再做二次調解,建議家長走司法途徑維權。
江女士和梁女士表示,目前已經打算向法院提起訴訟,“但還是希望有人能站出來處理退費的事情。”梁女士無奈地說。
大皖新聞記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