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自2021年安徽省首次提出打造“中國傳感谷”戰略構想以來,蚌埠市積極響應,加速推進傳感器產業發展。記者跟隨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安徽主題采訪團走進蚌埠,深入探尋這座城市在智能傳感產業領域的發展密碼與輝煌成就。
近年來,蚌埠市錨定智能傳感產業,聚焦聚力該產業發展。依托安徽北方微電子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等實力強勁的龍頭企業,以及各大科研院所的創新力量,蚌埠著力構建智能傳感產業集群。憑借優越的產業政策、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完善的配套設施,蚌埠成功吸引了200多家智能傳感器上下游企業匯聚于此,形成了蓬勃發展的產業生態,初步構建起了覆蓋智能傳感器材料研發、設計構思、生產制造、封裝加工、質量測試以及廣泛應用的全產業鏈體系,為產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中國傳感谷內,華鑫微納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大皖新聞記者實地探訪了解到,備受矚目的全國首條8英寸MEMS晶圓全自動生產線便坐落于此。該企業專注于MEMS晶圓制造領域,憑借先進的技術和專業的團隊,具備強大的生產加工能力,其可加工產品種類豐富多樣,涵蓋慣性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光MEMS器件、環境傳感器、噴墨打印頭等多個品類。這些產品廣泛應用于高端裝備制造、汽車電子、工業控制與儀表、石油化工、智能家居、消費電子等眾多重要領域,為各行業的智能化發展提供了關鍵支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底串線的全國首條8英寸MEMS晶圓全自動生產線,更是意義非凡。它不僅是全國首條工藝設備配套齊全的壓電MEMS量產線,而且在產能方面潛力巨大,達產后將成為國內MEMS晶圓產出規模最大的生產線,這一突破將有力提升我國在MEMS晶圓制造領域的競爭力。
蚌埠在智能傳感產業領域的優勢得天獨厚。作為全國三大傳感器基地之一,蚌埠同時擁有集成電路和MEMS晶圓生產線,這在安徽省是獨一無二的,在全國范圍內也為數不多。這種稀缺性使得蚌埠能夠吸引眾多傳感器領域上下游企業紛至沓來,進一步強化了產業集聚效應。據蚌埠經開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華鑫微納將成為蚌埠智能傳感器產業堅實的制造根基。在當前全球科技競爭激烈,部分關鍵技術面臨“卡脖子”困境的背景下,華鑫微納憑借自身的技術實力和生產能力,有望助力我國突破MEMS芯片技術瓶頸。作為國內領先的8英寸MEMS智能傳感器晶圓代工企業,華鑫微納將面向市場提供開放式、定制化的MEMS晶圓代工服務。這一舉措意義深遠,意味著智能傳感器的核心部件——繁復多樣的MEMS芯片將在蚌埠實現大規模生產,并向安徽省乃至全國的智能傳感器企業穩定供貨,為保障整個智能傳感產業鏈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為持續增強產業發展動能,蚌埠市在創新平臺建設和資金支持方面持續發力。目前,圍繞智能傳感關鍵技術核心,蚌埠已成功申報創建了39個創新平臺,其中國家級創新平臺達到6個。這些平臺匯聚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和創新資源,成為推動產業技術創新的重要引擎。同時,蚌埠還組建了總規模超70億元的智能傳感產業投資基金,為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資金活力,助力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難題,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如今,蚌埠市正全力推動智能傳感器產業實現軟硬件協同發展,進一步加強產業集聚效應,朝著打造自主可控芯體最多、種類最全、產值超千億的智能傳感產業集群的目標前行。在未來,蚌埠有望在全國智能傳感產業版圖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為我國智能傳感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蚌埠力量”。
大皖新聞記者 李勇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