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炎炎夏日,暑期來臨,科技館、博物館等場館成為不少市民游覽參觀的好去處。“科創筑夢 樂享暑期”主題的系列活動、充滿城市記憶的“尋印計劃”、“國寶歸來——圓明園獸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7月4日,大皖新聞記者實地走訪了合肥市科技館、合肥城市記憶館、安徽博物院、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據悉,今年暑期,這些場館為市民們提供了精彩的科學和文化活動。
合肥市科技館暑期調增個人預約人數
暑假來臨,合肥市科技館蜀西湖館是市民們參觀游玩的好去處。7月4日上午,大皖新聞記者來到這里。在北門外,排隊通道已經搭建好了遮陽棚,市民們有序排隊進館。
進入一樓大廳,記者看到不少小朋友在家長陪同下來到館內參觀。墻壁上客流數據綜合信息屏顯示,入館人數已經達到4010人,其中1號“好奇”展廳人數最多。
合肥市科技館工作人員向大皖新聞記者介紹,為滿足暑期公眾參觀需求,自7月2日起,合肥市科技館調增個人預約人數。7月2日至8月31日,黃山路館區開館日線上個人預約人數由1000人調增至2000人,蜀西湖館區開館日線上個人預約量由7000人調增至8000人,并分時段入館。
《托卡馬克》主題課程、小達人科普講解大賽、科學電影巡映活動......據介紹,這個夏天,合肥市科技館聚焦“科創筑夢 樂享暑期”主題,推出系列活動。除了上述主題活動外,合肥市科技館將持續開展常態化科普活動。
合肥城市記憶館暑期迎來學生團隊
合肥城市記憶館位于廬陽區淮河路256號,利用合肥市政府原辦公樓建館,是合肥城市更新示范項目。暑期來臨,這里也迎來不少學生參觀。
7月4日,進入展廳,不少市民帶著孩子前來參觀。除此之外,還有二十多位身著統一深紅色校服的學生來到這里。在“街市熙攘”主題板塊的入口處,通過機器掃臉入畫,生成專屬數字虛擬人的“合肥繁華圖”,吸引不少學生前來體驗。
合肥城市記憶館工作人員向大皖新聞記者介紹,暑假后館內游客數量比日常游客數量有所增加,目前游客以學校組織的學生團隊為主。
據了解,合肥城市記憶館將開展暑期系列活動。7月6日下午的“尋印計劃”活動,游客可在場館內免費蓋35款城市記憶系列的圖章。7月10日至8月31日的每周末,尋寶計劃活動邀請游客到館體驗互動游戲,參與抽獎。此外,場館還策劃了“非遺手工坊”活動,讓青少年體驗合肥的非遺手工。
安徽博物院暑假期間將于每周末延時開放
“我是為了這場展,才專門來到合肥。”7月4日,在安徽博物院“國寶歸來——圓明園獸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一位從外地趕來合肥的大學生如此說。
7月4日,大皖新聞記者來到了安徽博物院。進入二樓大廳,記者看到不少市民排隊等待。“上面是銅,下面是銀,中間是金……”在現場,志愿者站在一件文物前,仔細地為游客們介紹文物細節。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館內每天都安排有志愿者為觀眾提供文物講解服務,通過生動細致的介紹,幫助參觀者更深入地理解文物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與價值。
據了解,“國寶歸來——圓明園獸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分為吉金耀彩、法相重光、盛世聚首三個板塊,除展示圓明園海晏堂七尊獸首銅像外,還展示了商周至兩漢時期青銅器、北朝時期石刻佛像等在內的共87件珍貴文物。
除此之外,安徽博物院還推出了“會飛的‘花朵’——蝴蝶主題科普展”等展覽。據悉,2025年暑假期間(7月1日至8月31日),安徽博物院將于每周末延時開放,具體如下:每周五至周日9:00-18:00(17:30停止入館),每周二至周四9:00-17:00(16:30停止入館),周一正常閉館。
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暑期開展各類特色活動
7月4日,大皖新聞記者來到了安徽省地質博物館。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地質博物館每天客流量達三四千人,周末客流量則更多,時間主要集中在下午。
記者在現場看到,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開設了“微靈·集 安徽省野生動物科普展”,設計答疑、互動環節,讓市民們可以學習安徽本土野生動物知識。
同時記者采訪了解到,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延長了“穿越星際的宇宙信使”隕石特展時間,并且目前是免費參觀。除此之外,博物館奇妙夜、“小小地博講解員”主題實踐活動、小石頭研習所等活動也將在暑期開展。
據悉,為滿足暑期廣大觀眾的參觀需求,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將于七月至八月期間,每周六、周日延時開放,開放時間為9:00-18:00(17:30后停止入館),每周二至周五保持原有開放時間不變,即9:00至17:00(16:30后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
大皖新聞記者 余康生 實習生 陳百川 安江蓉 吳一倩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