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6月25日清晨,灑水車司機朱超像往常一樣,開車駛入淮南市潘集區一家污水處理廠。不過,他今天加注的不是自來水,而是經過深度處理、清澈無異味的再生水,一車水成本能省40多元。這是潘集區城鎮再生水回收利用項目“變廢為寶”的一個生動縮影。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潘集區再生水除了供灑水車用于道路保潔降塵外,還通過專用管網,輸送到公園、綠地、綠化帶,替代價格更高的自來水。“以前澆灌這么大面積的綠地,水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現在用上再生水,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水質完全滿足植物生長需求,草木長得一樣好。”負責城區民生大廈游園綠化的蘇德谷師傅指著郁郁蔥蔥的苗木告訴記者。
當前,潘集區正在緊鑼密鼓地鋪設一條長約20公里的“特殊”管道,起點是污水處理廠,終點直達平圩發電廠。這條管道將輸送經過深度凈化處理、水質達標的再生水。“以前電廠冷卻主要用淮河水,成本高,對本地水資源壓力也大。以后能用上穩定、達標的再生水,對我們是重大利好。”平圩發電廠一名技術人員說。
大皖新聞記者從淮南市潘集區住建局了解到,該局正積極與電廠對接,科學測算水價,不僅為電廠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成本節約,更極大地緩解了工業用水對新鮮水源的依賴,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壓力的“雙減輕”。未來這條“工業血脈”將源源不斷地為電廠注入綠色動能。
如今,在潘集區曾經被視作“負擔”的污水處理尾水,正通過兩條清晰的路徑,煥發出新的生機與價值,成為支撐工業發展和滋潤城市環境的寶貴資源。
淮南市潘集區政府副區長胡偉表示,再生水的“雙線利用”,是該區破解水資源瓶頸、追求綠色發展的關鍵一招。它一方面為平圩電廠這樣的工業大戶提供了穩定、經濟的替代水源,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讓城市保潔綠化徹底告別與民爭用自來水的局面,涵養了地下水源,改善了水環境,生態效益長遠而深厚。項目全部建成后,每天數萬噸的再生水將成為支撐潘集工業發展、提升城市品質、守護綠水青山的“源頭活水”。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通訊員 譚敏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