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6月24日上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造血干細胞移植二病區采集室內,安徽省第77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李寧正有規律地捏著手中的握力球。通過床邊的血細胞分離機,他的造血干細胞正從血液中分離出來,其余的血液則回輸進體內。很快,他的造血干細胞將為一位素昧平生的患者帶去新生。
李寧正在捐獻造血干細胞。王騰飛 攝
李寧是寧波人,目前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名博士研究生,為該校捐獻造血干細胞第四人。
“2020年我在杭州讀本科的時候,了解到了造血干細胞捐獻。”李寧告訴大皖新聞記者,當時他和舍友一同去獻血,快結束的時候,工作人員問他是否愿意留一些血樣,并介紹了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知識。
“本來就是獻血的,心想再多留一些血樣也沒什么影響,我就同意了。”隨后,李寧填寫了《志愿捐獻者同意書》,并采集了血樣,成為了一名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在這之后,他的生活一如往常,本科畢業后,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碩博連讀。
今年3月,他接到了一個來自杭州的電話,“電話里說,我和一位患者配型成功,問我是否愿意捐獻造血干細胞。”李寧說,自己平時學習比較忙,再加上已經過去了好幾年,幾乎都忘記了這件事,“但既然配型成功了,肯定要捐獻,而且我的家人也很支持我。”
由于李寧在合肥上學,之后的相關事情便由合肥市紅十字會與他對接。今年5月初,李寧進行了體檢,并于6月19日入院,做捐獻之前的準備。“捐獻造血干細胞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整體上是非常平靜的。”6月24日中午,李寧順利完成采集,252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將為遠方的患者送去生命的種子。
合肥市紅十字會供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內科造血干細胞移植亞專科主任、主任醫師湯寶林表示,造血干細胞捐獻通過外周血采集的方式進行,“我們提前為捐獻者注射動員劑,將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動員’到外周血中,然后再提取這些造血干細胞。”湯寶林解釋說,整個過程就像捐獻血小板一樣,減少了捐獻者的創傷。“采集完成后,捐獻者也不需要康復過程,可以正常地投入工作和生活。”湯寶林介紹,202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內科共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細胞190例,其中,無關供者(與受者沒有血緣關系的供者)捐獻65例。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