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念孫老師的《君子文化:中華文脈的精神內核》2022年8月第一版,到了2024年8月已經第三次印刷,錢老說,已經面臨盜版的困擾。盜版雖不是君子所為,由此卻也可見“君子文化”的一紙風行。錢老說,君子文化既是一個概念,也是一個個具體的人。蓮花、如玉等等譬喻,都是指君子之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君子可以活在金句與警句之中,也可以活在生活的反省與目標之中。
君子的品格是刻在中國人DNA里的
徽派:上次采訪您是在您社科院辦公室,當時在我們的背后有一副對聯:“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業”。提到入世的事業,就想到您這些年一直在研究的君子文化。提到君子,您腦海里會冒出什么樣的一個典范,或者一個模板嗎?
錢念孫:講到君子,我覺得可以講是中華民族,或者講是中國人歷代典范人物,英雄典范的一個統稱,或者講是一個形象概括。你看從戰國四君子,到戊戌六君子,歷朝歷代太多我們值得崇敬的、推崇的人物,都稱作君子。那么再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看,人們在一起聊天談到某個人怎么樣怎么樣,這個人還不錯是個君子,可以跟他交往,那個人不行,是個小人,你不要跟他玩。這樣子就是比較深入人心。君子作為一個形象,其實還是蠻清晰的了。君子的形象,或者君子的品格在人身上的體現,既可以講是一個大范圍的概括,又可以講是一個具體的形象。
徽派:就像西方人講的紳士?
錢念孫:對,Gentleman,它就是對一個有教養、有較好品德和人格修養的人的統稱。
中國人講的君子,就是大概這么一個東西。既宏觀概括,又比較具體可感的一個人格形象,可學可做。你像圣人,那肯定很好啊,孔子在《論語》當中有七次談到圣人,但是孔子明確地講: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以。用今天的話翻譯過來,做個君子就很不錯啦。實際上整個中華傳統文化可以講都是圍繞怎么做人做事,是圍繞君子文化在進行闡發和論述的。比如我們平常講的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有的階段,實際上都在談怎么做人做君子,平常我們講的這個五常,仁義禮智信,還有我們講的這個忠孝節義,也是在談怎么做人做君子,所以它其實就像我們說的指導的標準、典范,其實都是非常清晰的。
徽派:作為君子人格,它有什么特質嗎?
錢念孫:要講不同呢,那就是中國人的思想習慣,審美習慣,做事特點。君子思想深入人心,在器物層面,德如玉,溫潤而澤,西方人也說寶石鉆石,但是中國的這個玉,它不發光,蘊含著一種內里的光澤,很溫潤朦朧的美,所以大家都愿意戴玉。君子的品格,或者做人的這個方式,是刻在咱們中國人的DNA里面的。
每次從德向善的選擇就是行君子之風
徽派:可以這樣理解嗎:圣人是做事的高目標,君子是可學可做的,標準其實并不高?
錢念孫:做君子,是最低的做人標準,但你要做一個比較好的君子,那是一個修行的高目標。你在為人處事當中,每一次從德向善的選擇,那也是行君子之風。這個可學可做的人格形象,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塑造的人格形象。
徽派:現代社會經常說人格這個詞。君子的品格培養需要一個什么樣的環境呢?
錢念孫:那是肯定要有的。傳統社會里面,每個老百姓都以這樣的一個標準來要求自己,就是我做人做事要以君子品格要求自己,但是在現當代社會,這算是一個高目標了,就是這個知行合一。改革開放以后,追求物質財富的同時,道德層面存在滑坡的現象,就特別需要倡導君子文化。外在環境是一部分,更多的是一種自律,我們說吾日三省吾身,君子都有這樣的一個習慣。
徽派:現在年輕人經常說精神內耗,好像也是在反思中,無法確定答案。這種反思相比較剛剛講的“一日三省吾身”,是不是存在一些誤區?
錢念孫:應該講有相同之處。但同樣是反思,反思的目標是什么,你要有從德向善的追求,怎么做一個對自己負責對社會有用的人,要從這個角度來反思。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求諸己就是反思,反思自己,不要甩鍋。遇到困難那我就躺平了,這個就不符合君子文化的精神。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典籍是《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點可以講是對君子人格精神的一個很好的概括。清華大學的校訓就八個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因為人生是一場長跑,人生不是短跑啊。我本來不是研究君子文化的,我的專業是搞文藝學研究美學研究的,但是寫了這個以后受到大家的重視,就咬著牙也要一篇一篇地開拓、挖掘君子文化。現在全國成立了很多君子文化研究機構,比如講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江蘇省社科院、上海復旦大學,還有安徽師范大學等等。
徽派:其實您是用自己做君子文化這門學問的方式來告訴年輕人,外在的世界一直在變化,迷茫、競爭一直存在,以什么樣的態度去應對會比較重要。
錢念孫:中學課本有一篇周敦頤的《愛蓮說》,我準備寫一篇文章,就是歷朝歷代,在周敦頤之前,談荷花談蓮的文章,比如講“江南可采蓮”,包括楊萬里的“映日荷花別樣紅”,談的都是蓮花的外在形態,只有周敦頤的《愛蓮說》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在這個研究當中發現,原來周敦頤這些思想都是從佛教當中來的,這本身就說明文化互鑒的重要性,文化只有互相吸收才能博大精深。所以這次我們第十屆君子文化論壇就叫文明互鑒與君子文化。
徽派: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合肥舉辦。現在很多年輕人其實一部手機電腦就“求諸人”,有時候就成了“鍵盤俠”,修己的過程好像是缺失了。對于科技時代的這種精神困境,君子文化如何指導呢?
錢念孫:萬變不離其宗。不論你是互聯網也好,過去的電視也好,書本也好,它是呈現形態的不同,接收方式的不同。現在就是什么呢,有很多人,鍵盤俠也好,他在背后的輸入只是想博取眼球獲取流量,這個思想在驅動他。這就需要我們具有思辨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倡導互聯網文明,我希望有更多的精品,好的東西,同樣也是吸引人眼球的東西,但不是空話大話的東西喊口號的東西,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徽派:如果讓您去年輕人愛去的B站,做一個短視頻,您會找什么樣的切口,講述這個君子文化,去跟年輕人建立鏈接?
錢念孫:我覺得歷朝歷代,中國和西方所有的學問,是人做的,同時也是為人做的。各種各樣的學術經過選擇淘汰最后沉淀下來,是大家認同的好的東西,就像我們的君子文化,是中華文化最精華的部分。每個人都做好自己,把自己做好,社會就會更好。
大皖新聞記者 蔣楠楠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