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宣城至東至的高速公路涇縣至青陽界段(涇青高速)是皖南地區連接長三角其他關鍵區域的重要交通干線。 近日,大皖新聞記者現場探訪獲悉,涇青高速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由安徽建工水利承建的02標段已于今年5月底主體工程全面完工,比原計劃整整提前半年,這為整條高速按計劃在2026年3月底具備通車條件奠定了堅實基礎。
涇青高速跨青弋江特大橋
涇青高速02標段已進入路面施工階段
作為安徽省“五縱十橫”高速路網中宣城至東至高速、寧國至樅陽高速的共線段,涇青高速宛如一條即將貫通的玉帶。它東起涇縣黃村鎮,一路向西串聯黃村、丁家橋、桃花潭等鄉鎮,終抵涇縣與青陽交界,全長39.24公里。項目采用雙向四車道標準,設計時速100公里,建成后將有效分流G50滬渝高速車流,在宣城與池州間開辟全新走廊。
6月18日,大皖新聞記者來到涇青高速02標段控制性工程青弋江特大橋,只見大橋已全部貫通,只有少數工人在進行排水、邊坡防護等附屬工程作業。“涇青高速02標段按合同工期,提前半年完成施工任務,目前已經進入路面施工階段。”安徽建工水利涇青高速02標項目執行經理范洋洋介紹,預計2026年3月底前具備通車條件。
“黑科技”上陣 攻堅“咽喉”工程
涇青高速02標段航拍圖
涇青高速02標段全長12.6公里,沿途穿越青弋江流域生態敏感區,工程內容涵蓋路基、橋梁、隧道等復雜結構,其中8座橋梁總長3.1公里,其控制性工程青弋江特大橋全長2002米,上跨青弋江灌渠骨干渠道、青弋江、縣道X402、省道S103和S217等重要交通干線及水系,曾因復雜結構(小箱梁、現澆箱梁、鋼箱梁交錯)與頻繁的施工轉換面臨巨大挑戰。
據該負責該項目的總工程師葛厚海介紹,在施工工藝上,青弋江特大橋第三聯鋼箱梁橫跨S217縣道和青弋江灌溉總干渠,總跨度達110米。“既要保證施工安全,又不能中斷交通,傳統的吊裝工藝根本無法滿足要求。” 面對這一技術難題,項目團隊創新性地采用“支架法拼裝+步履式千斤頂頂推法”施工技術。
該技術通過在兩側搭建臨時支架,先進行鋼箱梁節段拼裝,再利用液壓千斤頂系統實現整體頂推就位,將安裝精度控制在毫米級。“這種施工方法就像搭積木一樣,把復雜的大跨度鋼箱梁分解成若干小節段,在安全區域拼裝完成后再整體推移到位,既保證了交通不中斷,又大大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項目還采用了大量“黑科技”,數控鋼筋加工、智能張拉壓漿、自動噴淋養生設備等實現施工毫米級精度;全線采用激光混凝土超聲波攤鋪機,傳感器實時監測調整,平整度誤差趨近于零。
皖南新增一條黃金旅游快車道
涇青高速02標段已實現全線貫通
據介紹,宣城至東至高速公路涇縣至青陽界段是《安徽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修編(2020 年—2035 年)》的重要路段,是構建走廊帶內的聯系池州與宣城間的一條新通道。這條高速是安徽省皖南東西向高速通道,可有效分流走廊帶中的 G50 滬渝高速官城至銅陵至池州段交通負荷,緩解區域交通壓力。
“同時,還能促進沿線旅游資源開發,推動皖南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區建設。”涇縣交通局黨組成員、一級主任科員張英才介紹,涇青高速不僅是一條交通干線,更是皖南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區的“黃金紐帶”。項目沿途分布著新四軍軍部舊址、桃花潭、查濟古鎮、水西國家森林公園等重量級景區。張英才表示,“過去景點間繞行耗時,高速直連后,游客體驗將大幅提升,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發展優勢。”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攝影報道
編輯 崔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