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正打造勇擔重任、勇挑大梁戰略科技力量,更好地賦能國家科技自立自強。
無論是在最熱門的人工智能領域,還是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長三角均擁有國內最優秀的企業、最具實力的產業集群。
6月6日至7日,2025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江蘇南京舉行,會議的主題就是“協同提升長三角區域創新能力,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
會議強調,“十五五”時期,長三角要在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列。會議研究了協同共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構建更加緊密的區域創新共同體。
6月7日上午,第七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在江蘇南京舉行。
這是一場創新氛圍濃厚的論壇。人工智能領域權威專家、高端醫療裝備行領軍企業家等立足各自專長,為長三角“協同共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獻策支招。
但長三角的務實就在于,雖名為論壇,卻遠不止“坐而論道”,更在這場論壇上簽約一批具體合作事項并面向全社會公開發布。這既是宣示,更是承諾。
其中,7項合作項目或事項,大多都屬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領域。
顯然,在長三角,“協同共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不僅是目標和雄心,更是一致的共識和迫切的行動。
“人工智能好比一桌好飯”
論壇上,專家、企業家從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維度作了主旨演講,內容鮮活生動、通俗易懂、干貨十足。
人工智能,算是今年業界學界最火的詞了。南京大學副校長、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理事會主席、教授周志華的演講題目是《人工智能發展及人才培養》,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及其大模型的未來前景。
“人工智能好比做一桌好飯,數據是食材,算法是廚藝,算力是灶火。”一開場,周志華就打了這樣的比方,提起了大家的興趣。
周志華認為,人工智能能產生如此的熱潮主要由于機器學習,以機器學習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改變世界。業界認為,它是能和蒸汽機相提并論的科技革命,是一種賦能技術,遲早會進入千行百業、改造千行百業。
談及當前流行的大模型,他表示,大模型范式融入了機器學習領域過去20多年中許多成果,業界應該努力“壓榨”大模型路線的技術紅利。
“大模型是對所有任務的最佳解決方案嗎?答案是否定的,術業有專攻,沒有任何一個算法模型能‘包打天下’的。只能一個專業的模型做一個任務。”周志華并不認為大模型是全能型選手,而是認為大模型更適用于資源富集、模型離線訓練或更新、高頻任務,未必適用于小資源、模型在線訓練或更新、低頻長尾任務。
大模型常常會面臨數據可信可靠問題,常常會遇到AI“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周志華表示,由于機器學習“概念近似正確”本質,這些問題很難在數據驅動范式下得到解決。另一方面,知識驅動人工智能雖然在數據利用方面存在天然低效性,但基于邏輯推理可以有很好的正確性保證和可解釋性。若能建立兩者相融合的人工智能新范式,將可望沖破當前人工智能發展的諸多瓶頸。因此,建立數據驅動與知識驅動相融合的人工智能新范式,將是個極為重大的前沿問題。
“從超越邁向引領”
B超、CT、核磁共振……這些我們老百姓在醫院里做檢查的裝備,正面臨新一輪技術創新變革。聯影醫療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敏以“中國高端醫療裝備的崛起與未來”為主題作了專業的演講。
他認為,高端醫療裝備是國之重器、民生所系,橫跨醫療健康、科技創新、先進制造三大交叉領域,關系國計民生。受行業壁壘高、起步晚、產業基礎薄弱、社會發展階段等局限,國產高端醫療裝備自主保障水平一直相對落后。
面對行業的重重挑戰,一批創新企業堅定起步,摸索出一條國產自立自強、奮力崛起的必由之路。
“如今的高端醫療裝備有點像崛起的新能源汽車,經過十多年的創新不輟,從長期跟跑邁向整體并跑、部分領跑,全面達到世界級先進水平,高端醫療裝備全線突破,填補國內外行業技術空白。”薛敏表示。
薛敏認為,多年厚積的產業基礎和創新生態,疊加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國高端醫療裝備已做好全面躍升的準備。未來五年,將是整個產業從超越邁向世界引領,向前沿競爭“無人區”加速挺進的關鍵戰略決勝期。
他預測,下一代的高端醫療裝備技術趨勢將是全智能化、精準化、綠色化和小型化、移動化。
從大飛機到科技金融
論壇上,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共同簽約7個項目(事項),內容涉及大飛機產業集群合作、新能源汽車產業協作、科技金融合作等領域。
圍繞大飛機產業合作,長三角三省一市工信部門簽訂長三角大飛機產業集群合作共建框架協議,將共創主導產業體系、共建協同創新網絡、共育優質企業群體、共筑先進制造能力、共推開放融合發展、共營產業發展生態,進一步提升大飛機產業集群綜合競爭力。
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完備,在全國產業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論壇上,長三角新能源汽車出海基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完成簽約。
根據協議,長三角將打造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出海基地和各城市會客廳,搭建線下線上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提供產業鏈出海政策指導,助力入駐城市的汽車產業鏈構建全球供應鏈和市場體系,推動成為“一帶一路”城市到長三角地區投資的橋頭堡和交流窗口。
協同共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長三角并非“一個人在戰斗”,聯動整個長江經濟帶,將聚合起更加優質的創新要素資源。
論壇上,三省一市科技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和長江經濟帶中上游省份科技部門相關負責同志簽訂了《長三角—長江經濟帶聯動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框架合作協議》,將深化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推動重大創新平臺合作共建、促進科技成果跨區域轉移轉化、暢通創新要素跨區域流動、開展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創新、建立跨區域協同創新機制,合力推動長三角和長江經濟帶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和深度融合。
科技金融,日益成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
為深化科技金融合作推動長三角一體化更高質量發展合作,三省一市金融部門負責人簽訂框架協議,將合力推進長三角五城市(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高質量建設“專精特新”專板,推動耐心資本等加大對長三角科技企業投資布局,探索在長三角率先實現區域性股權市場規則對接、標準統一,項目化、清單化推動長三角地區“科技-產業-金融”深度融合。
長三角的“科創力量”,正是在這樣有著務實清晰路徑的協同共建中持續匯集并壯大。
面向“十五五”,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長三角前景廣闊、未來可期。
(據《安徽日報》“江淮觀察”專欄 作者 王弘毅 題圖 許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