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徽派 | 百歲郭因的“愛美之心”

百歲和青春矛盾嗎?這是深藏歷史“基因”中的問題,讓多少哲人、史家與文豪苦苦思考。近期,安徽省美術館的一場書畫展,讓人們關注到了一位百歲美學家,他的作品如音符一般,撥動了人們的心弦,讓人思索“百歲和青春”的答案。

5月22日,在合肥老城區的一棟普通住宅里,百歲美學家郭因,微笑地接待了一群來訪者,其中有70后、80后、90后。從發如霜雪到綠鬢紅顏,這場特殊的會面本身就成為一幅特殊的“美畫”。老、中、青三代的對話被影像記錄,百歲和青春這一話題在每幀鏡頭中固定。每一幀如同蘊含答案的菜根,值得久久咀嚼回味……

“有所不為 無所不容”

郭因原名胡魯焉,1926年出生于安徽省績溪縣,今年虛歲已滿百歲,成為近代中國罕見的百歲美學家。目前,百歲郭因的書畫小品展正在安徽省美術館進行,展出了他近年創作的200余幅書畫小品。

郭因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才開始縱情書畫的,與其說那是他的書畫作品,不如說那是他思想的流淌與心境的映照。女兒胡遲對他的書法作品的評價是:“我不知道他書法寫的技藝高低,但是我喜歡里面的內容”。

“有所不為 無所不容。”這是郭因展出的作品中,胡遲最喜歡的一副。

郭因說:“我不是書畫家,我只是把我一顆熱愛人類,熱愛天地萬物的小小的愛心,不僅寄托于我的文字,而且也寄托于我的字畫。”也因此,他給自己的書畫展定下了“愿天下祥和”的主題,這是他心愿的寄托。

郭因將自己數十載的思想精粹總結為“三和兩美”——追求“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自身心靈”三大和諧,致力于“優化與美化人類主客觀世界”的綠色文化與綠色美學。他終身尋美,驀然回首已是百歲了。

“和諧為美”

因為身體原因,郭因并沒能親自參加書畫展的開幕式,這次訪談,讓這群從70后到95后的粉絲終于有機會見到他。

初見郭因,他滿頭銀發,眼神卻十分明亮,仿佛穿透歲月塵埃。與其交流時,郭因的神情非常專注,原來因為聽力衰減,他一直在努力看口型,盡力揣摩、理解別人的意思。似乎來訪者的每個細節,他都尊重著。但他思維脈絡清晰異常,表達起自己的觀點來行云流水,侃侃而談。

百歲老人本就并不常見,像郭因這樣頭腦靈活,一直“不落伍”的,就更是“寶藏”了。與年輕人談論起“美”的話題,他認為現在部分文學藝術以怪誕為美,此風不可長,“一個社會也好,一件藝術作品、一部文學作品也好,應該牢記以和諧為美”。

百歲郭因一生的事業與“美”相關,他所追求和倡導的“美”,不是容貌、服飾、顏色之美,而是生態與人文之美。作為中國美術家協會表彰的“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他所倡導的“綠色美學”,為“人際和諧”與“天人共生”提供了理想模板。

“小小的蝶翅般的作用”

在郭因的家鄉——績溪縣霞水村,春深時節,油菜花田常被山嵐輕擁,滿目青翠與金黃交織,儼然一幅最具皖南特色的徽派水墨畫。或許正是家鄉的這一片綠,給予了他對美的最初印象,也使得他對鄉村有著非常濃厚的感情。

郭因主張的人與自然的和諧,正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鄉村振興理念相契合。在前些年生病住院期間,郭因憑借著一部手機與外界聯系,組織論文、圖畫、攝影作品,辦起了一場鄉村振興研討會和圖片展,緊接著他又作為發起人,辦起了綠色三農論壇,反映全國各地的鄉村振興情況。

無論是對“綠色文化”的倡導,還是“愿天下祥和”的祈盼,都是郭因的一種呼吁。他深刻地認識到,鄉村振興需要共同努力,而希望自己發揮的,是“小小的蝶翅般的作用”,無論是文字著作、書畫作品還是論壇刊物,他希望把自己對世界的熱愛,說給更多的人。

百歲的郭因是一個堅定的樂觀主義者,始終相信“只要人們共同努力,未來會美好”,認為“想把這個世界搞好的人還是多數的”。

郭因的女兒和外孫也在繼承著他的思想。“有一部小說,叫《種樹的人》。我女兒說,未來的世界不需要幾十把刀在陽光下嘩嘩作響,而需要的是一批種樹的人,他們只種樹、只澆水、不破壞,這個世界就會變好。”郭因說,他希望現在的年輕人也加入到這個行列里來。

郭因的女兒胡遲如今在為非遺傳承保護事業奔走,記者與郭因見面時,胡遲正在外地征集非遺展品,她也繼承了郭因對“美”的追求。

“我想前進到能夠在火星上生活的時代”

作為一名“寶藏”老人,郭因使用手機非常熟練,與年輕人一樣,郭因一天中的不少時間都“貢獻”給了手機,他每天三四點就起床,先要看一會兒手機,再在床上做一套自創的健身操才起床吃早飯,晚上七點洗漱上床后,也要再看兩個小時的手機才入睡。手機讓百歲的他和這個世界有了充分的聯系。

連網絡熱詞,郭因也沒落下,他也知道了如今有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孩子,不希望自己受苦,自己生下的孩子也受苦,這種年輕人叫“躺平”了。他能理解為什么年輕人會“躺平”,但也勸年輕人還是要生孩子,“至少就算你的愿望一輩子不能實現,也可以讓你的孩子、你的孫子去想辦法實現”。

因為郭因始終懷著對這個世界美好的期望與憧憬,就連對“穿越”的暢想,他也并非希望回到過去,而是去往未來。“我不想回到任何以前的時代,我想前進到能夠在火星上生活的時代,馬斯克打算火星殖民,我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

“家庭的溫暖是能彌補種種不足的”

在郭因家的沙發靠背上,陳列著一排畫框,其中有一幅是他九十三歲時畫給愛妻胡迪蕓的小畫,附字“相依相偎相愛相親,海枯石爛永不變心”。旁邊放著的,是妻子的照片。

郭因的妻子在一年多前去世了,一提起妻子,他泣不成聲。“一想起她生前的種種好處……”這句話他開口幾遍,始終沒能說完。年至百歲,郭因已經可以坦然地說到人生的最終命題——死亡,“我不害怕,我倒希望真有那天的話,她能跟我見面”。胡迪蕓葬在合肥大蜀山的文化陵園里,那也是郭因為自己定好的歸處。

郭因說:“我這個人在遇到苦難的時候會笑對,但遇到感動人的事情,我會哭。”在他的心里,關于妻子的記憶始終是美好的溫暖的。

郭因的家里,除了幾架子書和大大小小的字畫外,擺放最多的是照片,父母的照片、他與妻子不同時期的合影、與女兒的全家福、女兒和剛能站立的外孫……跨越了幾十年的照片,像一封封從歲月長河中寄來的書信,陪伴著郭因走到期頤之年。

郭因的文字書畫,無一不展示著,他熱愛天地萬物的充沛的感情。他認為“審美也好,愛也好,都是由近及遠的”。因此,對家人的摯愛,是這份熱愛的根基。

“家庭的溫暖是能彌補種種不足的。”歷經一個世紀的變遷,郭因的經歷中也不乏苦難,正是妻子陪他邁過了中年的挫折,孩子給予他晚年的陪伴,“一個溫暖的家庭,讓你的心歷經什么苦難都能挺過去”。

如今能和住在對門的女兒常常見面,和外孫在微信上斗斗嘴,用手機看看變化的世界、聯系多年的老友,都讓他對生活充滿當下的滿足。百歲的郭因,只剩一個心愿,就是看到一個人類自古以來就十分向往的人人幸福的人類社會初步顯形。“而我又能為此再發一點微光和微熱,做一條到死絲方盡的春蠶。”

大皖新聞記者 于源綺

編輯 何錢源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尼县| 庆安县| 武定县| 双桥区| 大安市| 库尔勒市| 同仁县| 天峻县| 白朗县| 贡觉县| 宁国市| 比如县| 宁波市| 抚顺市| 龙海市| 江口县| 泰州市| 荣昌县| 大渡口区| 元江| 内丘县| 台东县| 茂名市| 东莞市| 衡阳市| 晋江市| 长丰县| 禹城市| 军事| 韶山市| 伊吾县| 武山县| 镇雄县| 扎兰屯市| 荥经县| 黄龙县| 甘泉县| 称多县| 师宗县| 黄平县| 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