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在安徽肥西三河國家濕地公園,眾多親子家庭探秘自然,通過趣味裝置學習鳥類知識;與此同時,廬江縣黃陂湖經過多年生態修復,已成為許多珍稀候鳥的繁育棲息地。5月29日,大皖新聞記者跟隨“江淮環保世紀行”采訪團分別前往肥西、廬江進行實地采訪,看兩地如何為巢湖流域構筑生態屏障。
三河濕地公園研學游持續升溫
正值初夏,肥西三河國家濕地公園內草木蔥蘢,水生植物茂盛生長。沿著公園內的“自然教育徑”行走,沿途能夠看到許多體驗和學習裝置。
“這個小裝置可以聆聽自然之音,小朋友的身高不同,他能聽到的鳥鳴也有所不同。” 肥西三河國家濕地公園的工作人員張伶俐介紹說,路邊還有許多指示牌,向孩子們展示白琵鷺的一生,以及游禽與涉禽的區別等等小知識。“比如很多人覺得鳥窩是鳥類的家,其實并不是這樣,它是鳥類用來孕育下一代的‘產房’。”張伶俐說,“自然教育徑”的觀察內容以鳥類為主,由于面向的是年齡較小的兒童和青少年,描述的語言也比較簡單易懂。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肥西三河國家濕地公園為河流濕地,其中,杭埠河為巢湖入湖水量最大的河流,約占入湖總水量的60%,構筑了巢湖流域最重要的生態屏障。近年來,三河國家濕地公園在保護修復、科普宣教、科研監測、合理利用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濕地公園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僅鳥類就有14目39科163種。目前,公園內設置了觀鳥區、觀鳥屋、觀鳥屏等科研監測設施,開發自然教育課程、自然教育徑和自然教育主題區等科普研學中心。
“2024年,公園接待游客達到22萬余人次,開展科普宣教活動和學生研學52次。”肥西三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主任管文華介紹,每年的4、5月份是研學游高峰,公園也希望通過研學活動,不斷提升青少年愛護大自然的意識,“下一步,我們將完善相關的配套設施,為研學互動提供更好的服務。”
黃陂湖成珍稀鳥類“樂園”
隨后,“江淮環保世紀行”采訪團來到位于廬江縣城東南的黃陂湖,這是安徽省級重要濕地,也是巢湖支流西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
“黃陂湖流域面積達到59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為27.41平方公里,有6條支流入湖。” 廬江縣黃陂湖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任歡表示,根據史料記載,上世紀50年代初,湖區水域面積達48.1平方公里,1958年沿湖周邊開始圍湖造田,圍湖及城鎮規劃面積約21平方公里;1990年湖區陸續圍墾養殖,圍墾面積約23.78平方公里,至上世紀90年代末,未被圍墾水域面積僅3.63平方公里,湖區調蓄洪水和水環境改善功能嚴重萎縮。
近年來,當地持續開展黃陂湖治理和保護工作,先后實施了黃陂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和黃陂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等項目,進一步發揮黃陂湖重要調蓄洪、巢湖流域重要湖泊濕地、江淮丘圩重要候鳥家園和守護引江濟淮水質的作用。
“黃陂湖非常美,‘廬江八景’之一的‘黃陂夏蓮’就是我們黃陂湖夏天盛開的野蓮花。”任歡介紹,目前黃陂湖的生物物種十分豐富,每逢南遷,東方白鸛、白鶴、天鵝、大雁、反嘴鷸、花臉鴨等二十余種珍稀候鳥都會嬉戲于黃陂湖面。全球極危物種“鳥類大熊貓”——青頭潛鴨,在黃陂湖繁殖出窩,數量已達200余只。青頭潛鴨等珍稀鳥類在黃陂湖“安家落戶”,繁衍生息,也是黃陂湖生境質量提升的有力印證。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崔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