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025年春節期間,歙縣瞻淇魚燈在社交平臺刷屏。這一傳統技藝的爆火背后,是無數人的默默支持與付出。歙縣北岸鎮瞻淇村村干部、魚燈隊隊長鄭冬蛟,就是推動這古老技藝重煥生機的關鍵人物之一。2021年,鄭冬蛟放棄城市的工作,回到家鄉肩負起傳承魚燈文化的重任,用堅守與創新,讓沉寂多年的魚燈再次照亮了鄉村。
日前,記者在瞻淇村見到了正在制作魚燈的鄭冬蛟。作為村干部,平日里他要忙著處理村中各項事務,閑暇時,才能靜下心來精心鉆研魚燈制作技藝。在那略顯局促、堆滿制作材料的房間里,鄭冬蛟專注地擺弄著竹條、彩紙。在他的操作下,手中普通的材料一點點變成魚燈的雛形。
2021年,鄭冬蛟還是寧波舟山港的一名技術工人。一次偶然返鄉,他發現村里的魚燈隊因成員老齡化已停演十余年。“不能讓已經傳承幾百年的魚燈在我們這代人手里熄滅?!睉阎@樣的信念,鄭冬蛟不顧親友對“月薪從1.5萬降至千元”的質疑與不解,毅然辭去工作,回鄉競選村干部。他說,錢可以再賺,但文化一旦斷層就難以挽回。
“當時家里會舞魚燈的人越來越少,會的都是一些老師傅。我就萌生了要回來把魚燈舞好、傳承下去的想法。正好當年換屆選舉,我就回來競選村‘兩委’。后來進入村‘兩委’,又當上了魚燈隊隊長。我們也遇到很多困難,尤其是一些老師傅的動作不統一,經過培訓,大家動作規范了,表演也越來越好看。大家也更有信心了?!?鄭冬蛟告訴記者。
隨著不斷的訓練與磨合,魚燈隊的表演日益成熟。一開始,村里年輕人對魚燈興趣寥寥,鄭冬蛟便挨家挨戶動員,講述魚燈的歷史與文化價值。終于,一些年輕人被打動。他們從最基礎的拿燈姿勢學起,在鄭冬蛟的指導下,練習走步、擺燈、跳躍等動作,從最初的手忙腳亂,到配合默契,魚燈在他們手中開始靈動起來。
瞻淇村村民方亮說:“我從2022年開始,跟隨著鄭老師學習制作魚燈的技術、舞魚的技巧,從他身上學習到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希望繼續跟隨著鄭老師,把魚燈傳承下去,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瞻淇魚燈?!?/p>
2024年,鄭冬蛟緊跟時代潮流,注冊抖音賬號“魚承薪火”,直播魚燈制作與表演,單場觀看量超274萬人次;他還精心策劃“魚燈村晚”,將傳統舞燈與現代光影巧妙融合,吸引470萬網友圍觀,讓瞻淇魚燈從深山走向全國。
鄭冬蛟說:“我們的魚燈舞得越來越好了,但目前還限于黃山市內,我想看看如何把它舞得更遠。通過各種渠道,我們對接了一些商演,最遠的是到四川德陽。”
魚燈的走紅為瞻淇村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5年春節假期,7.3萬游客涌入村莊,魚燈主題民宿、研學工坊、旅拍等新興業態如雨后春筍般興起,村集體年收入增至170萬元。鄭冬蛟說:“隨著魚燈越來越火,街上的百姓也陸續參與其中,出現了魚燈制作、民宿和旅拍等新業態。今年我們也準備在街上開一個魚燈館。一方面是為了傳承,另一方面是我們想把魚燈產業做起來,讓更多人能參與進來?!?/p>
如今,鄭冬蛟的事跡被媒體廣泛報道,他本人也獲評黃山好人,是瞻淇魚燈縣級非遺傳承人。魚燈已成為瞻淇村的文化符號與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談及未來,鄭冬蛟目標堅定:“既要守住傳統,也要讓魚燈‘游’向更遠的地方。”
余晨翔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