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4月24日下午,安徽省勞動競賽和省五一勞動獎、工人先鋒號表彰情況新聞發布會在安徽省行政中心舉行。據安徽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徐發成介紹,今年將表彰省五一勞動獎狀50個、省五一勞動獎章344名、省工人先鋒號148個、省勞動競賽先進個人240名。
七成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為一線職工和專業技術人員
據介紹,在今年的省五一勞動獎、工人先鋒號等評選工作中,擬表彰對象突出先進性、體現代表性、彰顯時代性。
擬表彰的省五一勞動獎章和省勞動競賽先進個人中,中共黨員372人,占比64.3%。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省級以上勞動和技能競賽優勝選手176人,占比51.2%;省五一勞動獎狀獲獎單位中,高新技術企業23家,占比46%;專精特新企業21家,占比42%。
推薦對象涵蓋了第一、二、三產業和主要行業門類;同時充分考慮不同行業和領域的代表性,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等都占有一定比例,婦女占比20.7%,少數民族占比1.4%,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占比2.8%。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產業工人和農民工161人,占比46.8%;一線職工和專業技術人員255人,占比74.1%;省工人先鋒號集體中,企業班組112個,占比75.6%。
評選圍繞落實國家及我省重大決策部署進行推薦。比如,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方面,省五一勞動獎狀獲獎單位中,民營企業22家,占比44%;省工人先鋒號集體中,民營企業66個,占比44.6%。此外,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鄉村振興、援疆援藏等方面都有先進典型。
著力打造新質生產力勞動和技能競賽品牌
勞動和技能競賽是工會的傳統優勢、工作品牌,是激發廣大職工創新創造熱情、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的重要載體。
2024年,安徽省總工會廣泛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勞動和技能競賽。聯合承辦住房城鄉建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等全國一類賽。開展10項省級示范性競賽、10項省級專項競賽、274個工種的省級職工職業技能競賽,帶動全省開展競賽1.9萬余場次。聯合滬蘇浙總工會開展16項長三角地區競賽。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的蓬勃開展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2025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體現安徽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安徽省總工會著力打造新質生產力勞動和技能競賽品牌,今年,將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廣泛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在原有新能源汽車、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競賽之外,創新開展智能傳感器、工業互聯網技術等競賽。同時,面向全省“專精特新”企業和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發展新質生產力 專精特新增動能”為主題,開展全省促進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立功競賽,通過“五比四賽”(即開展比競賽組織、比技能素質、比創新創效、比班組建設、比安全生產;賽專業、賽精品、賽特色、賽創新)活動,達到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競賽目標。
多項舉措激發職工創新創造活力
創新是安徽的金字招牌、金色名片,勞模是工會的鮮明特色。2021年以來,安徽省總工會連續五年組織開展“跟著勞模去創新”活動,以工會擔當助力創新安徽建設。
此外,安徽省總工會組織開展全省職工技術創新競賽,通過宣傳發動、市級初賽、省級復賽、省級決賽等程序,決出一批全省職工創新“金成果”“金項目”“金點子”,帶動全省各級培育職工優秀創新成果1000個以上;
深化職工“五小”活動,組織一線職工、立足一線崗位、解決一線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1萬項以上,實施技術革新項目1000項以上,依托“工會服務職工創新創造云”,助力職工創新成果轉化;
加強創新工作室建設,研究制定安徽省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建設和管理工作標準,鼓勵依托產業鏈“鏈主”企業建立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積極爭創全國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建設50家省級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帶動各級支持300家以上創新工作室建設;
提升職工創新質效,推動將職工創新活動納入地方創新體系和企業研發體系,推薦一線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申報省科學技術獎。
2024年,省總工會首次作為提名單位參與申報省科學技術獎,蕪湖國營機械廠一線職工創新項目榮獲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同時,應流集團一線職工創新項目入圍全總4個重點支持創新補助項目名單。
今年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據了解,安徽省總工會將開展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十個一”系列活動,活動包括“我心中的工會”短視頻征集暨職工主持人大賽、“百年工運知多少”線上知識競答活動、“匠心百年工韻流長”職工文創產品征集大賽等。
大皖新聞記者 于源綺
編輯 何錢源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