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正是踏青郊游的好時間,很多家長喜歡帶小朋友外出露營,但是在享受盎然春意時,也要留意潛藏在戶外草坪中的“吸血鬼”——蜱蟲。安徽省兒童醫院(安徽省婦幼保健院 復旦兒科安徽醫院)兒童普外科副主任醫師張培近日接診了一例被蜱蟲叮咬的8個多月大的兒童。
8個月大嬰兒耳后被蜱蟲叮咬 (受訪者供圖)。
“蜱蟲能傳播多種致命疾病,如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萊姆病等,可能導致高燒、頭痛、嘔吐、肌肉酸痛并伴有心、肝、腎多臟器損害等急癥,嚴重時可致死?!睆埮嗵嵝眩敯l現孩子被蜱蟲叮咬時,家長切勿硬拔,處理不當可能會讓毒素殘留增加感染及中毒癥狀發生的風險。
嬰兒戶外游玩時被蜱蟲叮咬
近日,8個多月大的小明(化名)在家長的帶領下前往戶外玩耍,直至中午回家時,家長發現小明的耳朵上附著一只小蟲子,在家中嘗試取下無果后,下午帶著孩子來到安徽省兒童醫院尋求醫生幫助。
張培介紹,孩子是被蜱蟲叮咬,這種寄生蟲的口器又長又尖,可以像注射器一樣刺穿皮膚吸血,在叮咬后會不斷釋放鎮痛物質,讓人沒有痛癢感,因此蜱蟲可以寄居在體表數日至一周而不被發現。雖然蜱蟲個頭小,卻能引發多種致命疾病,如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萊姆病等。
處置不當會增加感染風險
據了解,此前曾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發帖,記錄了其母親從被蜱蟲咬到發病去世的全過程。該網友稱,起初家里人以為其母只是普通的感冒發燒。經多重檢查,其母被確診為“蜱蟲病”,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后病情惡化,不幸離世。
“蜱蟲攜帶的毒素很強,發熱、乏力、肌肉酸痛、嘔吐、腹瀉等癥狀都可能是毒素在身體內殘留所致,部分疾病的潛伏期可長達一個月?!睆埮啾硎?,一些家長在發現孩子被蜱蟲叮咬后會用“土辦法”處理,例如用火燒,涂風油精、牙膏,甚至硬拔等,這些不當的處理不僅可能刺激蜱蟲分泌更多“毒液”,還可能導致蜱蟲的口器殘留體內,釋放毒素增加感染和過敏性休克的風險。
公園、綠化帶都有蜱蟲出沒
蜱蟲叮咬十分兇險,疾控專家表示,據統計,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是我省最常見的蜱傳疾病,病死率可超過10%。早發現、早治療,可顯著降低疾病重癥率和病死率。
疾控專家提醒,蜱蟲喜歡爬到草葉或灌木頂端,等待牛、羊、狗、貓等家畜,以及人類經過時附著上去,此外,潮濕、陰涼處、植被茂密、濕度較高的地方蜱蟲的數量較多,農田和牧場周邊草木茂盛,同樣為蜱蟲提供了適宜的生存場所。
張培表示,并非只有森林里才有蜱蟲出沒,城市公園、小區綠化帶里也可能存在,而裸露在外的頸部、耳后、腿部等都可能被蜱蟲寄生。
“家長首先要盡量避免兒童在草叢等戶外場所游玩時裸露過多皮膚,還可以通過驅蟲噴劑來避免蜱蟲叮咬,回到家后也要及時檢查皮膚上有沒有蟲子附著?!?/p>
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要及時就醫
如果發現被蜱蟲叮咬,正確的處理也很關鍵。首先,不能硬拔,可以用尖頭鑷子夾住頭部,垂直向上緩慢拔出,避免口器留在皮膚里。其次要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傷口,蟲子可以密封保存,必要時送檢處理。最后,還需要觀察1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出現發熱、皮疹、乏力等癥狀就需要及時送醫。
“有人認為,蜱蟲會自己脫落,不用管,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睆埮嘟榻B,蜱蟲會不斷吸血,可以從最開始的芝麻粒大小膨脹至幾十甚至上百倍,而吸血時間越長,傳播疾病的風險就越高,當許多人察覺到被咬時,蜱蟲已經吸足了血,變得異常巨大了。張培表示,如果家長沒把握自己處理,就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醫生通過無菌鑷子除蟲更安全高效。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見習記者 張旭凡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