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你的脾胃健康嗎?是否有排便困擾?3月28日是“世界便秘日”,也是第十二個“中國便秘日”,“小葉醫探”來到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安徽省針灸醫院),請首屆全國名中醫、國家級名老中醫馬駿為大家帶來有關脾胃健康的良方妙計。
16歲女孩患胃癌,疑因多吃這個東西
現如今,脾胃方面的問題逐漸向年輕化趨勢發展,很多年輕人常常感到脾虛胃痛。“年輕人工作壓力大、情緒緊張、飲食失調,脾胃容易出現問題。”馬駿指出,胃脹、燒心、反酸水,這些都是胃不好的表現,“很多年輕人都有慢性萎縮性胃炎,這可能是癌前期病變得先兆。”
馬駿向記者介紹了曾經診療過的一個病例,16歲的小美(化名)來自山東青島,年紀輕輕卻被確診胃癌,家人帶著她不遠千里來到馬老處尋求中醫治療。“這個女孩沒有家族遺傳病史,患病原因很有可能就是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原來從小學時起,小美的媽媽就每天給她錢自己解決早飯,小美卻拿來買烤雞腿吃。“烤的東西可能導致食物變性變質,產生致癌物質,不利于身體健康,不能長期進食。”同時,馬駿也表示,腌制類食物含有亞硝酸鹽,也不能長期食用。
此外,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吃減脂餐,講究低碳輕食、不吃主食,馬駿表示這對身體也不好,“人需要各個方面的營養,特別是五谷雜糧,光吃肉、光吃米、光吃菜都不行,要搭配不能偏食。”他建議,米和蔬菜應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葷菜應占四分之一。
養好脾胃有“五宜”“七忌”
脾是后天之本,胃是中焦樞紐,馬駿表示,脾胃病以養為主,飲食調節至關重要。如何科學飲食養好脾胃?馬駿建議,可以適當多吃山藥。“山藥藥食兩用,能夠補脾胃腎。”馬駿向記者介紹,他自己就常吃雜糧山藥粥,將薏米、紅棗、百合等和山藥一起燉煮成粥,一周吃兩三次即可。
此外,馬駿總結了脾胃病飲食原則的“五宜”與“七忌”。當病情相對穩定時,可以多吃“溫、軟、淡、鮮、少”,“溫”即食物的溫度,要吃不燙也不涼的食物;“軟”即多吃面條、饅頭等偏軟的食物;“淡”即清淡飲食,少吃大油的食物;“鮮”即新鮮的食材,少吃隔夜飯菜與反季節食物;“少”即控制吃飯的量,平時吃飯宜九分飽,發病時宜吃七成飽,尤其是晚上再好吃也不能多吃。
而當胃病發作時,更要注意忌吃生、冷、燙、辣、酒、甜、烤,馬駿強調,胃病患者要避免吃含有糖成分的食物,水果、奶酪、糖果、沙拉等也要盡量不要多吃。當胃病好轉后,這七類忌口的食物也要少吃控量。
排便困難可以用這些做茶飲
現在很多人被便秘困擾,馬駿介紹,以前很多老年人來就診,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來找他就醫,甚至幾歲、十幾歲的小孩子也有排便問題。
他表示,從中醫層面,便秘可分為實秘與虛秘,實秘包括食用辛辣、飲酒導致的胃腸積熱與久坐少動、情志不暢的氣機郁滯,虛秘包括年老體弱的氣虛失運與腸道失潤的血虛腸燥。
“便秘與飲食、作息相關,需要辨證施治。”馬駿表示,便秘應當少吃板栗、花生、堅果等,多吃蘿卜、冬瓜、山芋。“多吃蔬菜、多喝水,注意飲食搭配,能夠幫助我們排便。”
此外,馬駿為便秘患者開了一副茶飲配方,“可以使用炒火麻仁10-15g、炒萊菔子 10g、紫苑7g水煎茶飲,每日一劑,2周一個療程,可以有助于清腸排便,緩解便秘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感冒、腹瀉時不宜使用此方。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見習記者 張旭凡
編輯 汪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