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父親意外受傷,右腿粉碎性骨折。開學后,擔心父親在家中無人照料,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王博向學校求助。很快,學校同意將他所在的學生公寓的“愛心小屋”提供給他和父親臨時居住。3月11日,王博的父親住進了“愛心小屋”。
大皖新聞記者從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了解到,該校區的10棟學生公寓一樓都設有“愛心小屋”,向需要的學生提供幫助,讓他們在遇到困難時獲得學校的關愛,安心學習。
王博在“愛心小屋”里給父親的腿按摩
父親受傷無人照料,他求助學校
3月13日下午,在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六號學生公寓的一樓的“愛心小屋”里,大皖新聞記者見到了躺在床上的王健。今年59歲的王健不是合肥工業大學的學生或工作人員,而是該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大二學生王博的父親。3月11日,王健從安徽界首老家來到了合工大宣城校區,住進了六號公寓樓的“愛心小屋”里。
王健為什么會住進了兒子學校的學生公寓里?原來,今年1月,王健意外受傷,導致右腿出現粉碎性骨折的癥狀。在醫院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出院回到了家中,但依然行動不便,生活難以自理。“當時受傷的時候為了怕兒子擔心,沒有立即和他說,他放寒假回家后才知道。”王健說,他十年前已離婚,有一兒一女,父母近年來也相繼離世。
“我姐姐患有精神疾病,照顧不好我父親。”王博說,父親是一名鄉村教師,是家里的頂梁柱,家中的生活并不寬裕。為了減輕父親的壓力,要強、上進的王博,在學習之余還勤工儉學、打工掙錢,“現在每個月的生活費基本不用父親操心。”
寒假期間,王博在家中照顧父親。開學后回到學校里,他始終不放心受傷的父親。“心里很著急,想解決這個問題。”王博說,他的宿舍在合工大宣城校區六號公寓樓5樓,是一間集體宿舍,沒辦法和父親一起住,一籌莫展的他想到了向學校求助,沒想到很快就獲得了回應。
課余時間,王博會推著父親外出散散心
“愛心小屋”送上暖心關愛
大皖新聞記者從合工大宣城校區了解到,該校區在10棟學生公寓樓的一樓都設置了“愛心小屋”,可供單人居住,平時主要是為行動不便的學生提供便利。收到王博同學的求助后,學校很快同意將他所在的六號學生公寓樓的“愛心小屋”提供給他和他的父親居住。
大皖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這間車設簡單的“愛心小屋”里,有兩張單人床、一個衣柜,還裝有空調,床邊放著拐杖和一個輪椅。
“原來愛心小屋里只有一張單人床,因為王博同學和他父親都要住在這里,就另外加了一張單人床。”六號公寓樓的宿管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王博同學的父親行動不便,他學習也比較忙,宿管工作人員平時會幫忙打開水、送飯等。
王博告訴記者,他在課余時間照顧父親的一日三餐,天氣好的時候,會推著輪椅帶父親出去散散心。“雖然我每天要上課,不能一直陪著他,但他在我身邊,我要放心多了。”王博說,他父親的腿傷可能要幾個月才能恢復,大概會在學校住2個月的時間。
“在看到王博同學的求助后,我們就安排了他所在的六號學生公寓的‘愛心小屋’給他和他的父親住。” 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管委會副主任李友良告訴記者,學校設立“愛心小屋”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服務,讓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得到學校的關愛,能安心學習。
大皖新聞記者 曹慶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