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只需一棟樓業主達成共識,傳統老舊樓棟便能搖身一變成為便捷的“電梯房”。近年來,全國各地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程正在相繼推進,池州市于2020年、2023年相繼發布《池州市中心城區既有住宅增設電梯試點方案》及相關通知。大皖新聞記者采訪中獲悉,目前,池州市中心城區已完成17部電梯加裝工作,惠及該市城區匯景花園、清心佳園、和泰星城、星河灣、清溪南苑、碧桂園、百荷南苑、城北花園等多個小區居民。
池州中心城區已加裝電梯17部
近日,大皖新聞記者來到池州主城區和泰星城小區探訪加裝電梯情況。在該小區3號樓前,一臺已投入使用的加裝電梯正在運行,記者跟隨住戶體驗時看到,電梯四面透明全玻璃設計,電梯內寬敞明亮,容納空間較大,運行平穩無噪音。因為是單邊戶,這臺電梯是平層入戶的方式,即電梯口連接三層及以上每層住戶陽臺,電梯到達樓層可直接進入住戶家中。
“我和老伴年齡越來越大了,腿腳也不好,沒有電梯的時候下樓不方便,現在電梯直接入戶直是方便多了,運動量增加了不說,房子也不再像個‘空中樓閣’。”加裝電梯單元樓5樓的錢珠生老人感慨地表示,為了防止他人隨意乘坐、保護住戶權益,電梯必須刷卡才能乘坐。據了解,這臺外掛電梯于2022年3月開工建設,同年10月開始試用,目前運行情況良好。
據介紹,除平層入戶方式外,也可采用錯層入戶的方式,即外掛電梯直接連接樓道,滿足雙邊戶單元樓需求。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過程中,出資分配問題依然是市民關注的焦點之一。“目前池州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模式主要分為兩種,共享模式和業主自籌模式。一臺外掛電梯總造價大概45萬元,除去政府補貼,在共享模式下,剩下的資金由電梯安裝公司支付,在業主自籌模式下,剩下的資金由三層及以上的業主分攤,樓層越高,分攤的資金就越多。和泰星城小區3號樓4單元這里加裝的電梯采取的是業主自籌模式。” 池州泰輝電梯安裝工程有限公司黃濤經理介紹。
據了解,在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試點期內,池州市對竣工驗收合格投用的電梯給予25萬元/臺的財政補貼,其他費用則需業主自行承擔。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是六層住宅,在業主自籌模式下,6層住戶要共同分擔8萬元的電梯建設資金,5層和4層住戶分別要分擔6萬、4萬元,3層住戶只需出資2萬元。據介紹,池州市已出臺配套政策,允許居民提取公積金用于支付加裝電梯費用,進一步減輕居民經濟壓力;而在共享模式下,住戶購買年卡租用電梯使用權,2、3層住戶購卡費用為每卡592元,四樓820元,五樓991元,六樓1208元。通過租用的方式分攤安裝電梯的花費,以此減輕居民經濟壓力。據悉,截至目前,池州市中心城區17部電梯政府補助資金425萬元已全部撥付。
電梯加裝完成,后續維護問題如何解決?相關人員告訴大皖新聞記者,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投入使用后,會有專門的電梯維保公司對其進行維護,維護檢查周期為半個月一次,電梯內的緊急救援按鈕也聯通著維保公司,如有情況發生,維保公司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關于維護費用,業主集資電梯的業主維護保養費用是業主集資支付,而業主共享電梯由電梯公司承包。
加裝過程會征集每戶業主意見
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無疑為有需求的居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在推進過程中,住戶的擔憂和意見分歧也成為推進過程中的難點。據貴池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工作人員介紹,加裝電梯物權關系復雜,通常需要包括本單元業主,委托電梯公司,屬地社區,住建局等多方合作。“加裝期間業主之間,業主與電梯公司之間都會產生意見分歧,這都需要溝通解決。”
錢珠生就是池州和泰星城小區加裝電梯時其單元樓推出的業主代表。他介紹說,推進過程中反對意見不可避免,重要的是要解決問題,以和氣的態度協商、化解矛盾。“一開始肯定有人反對,像1、2樓當時認為對房屋采光有影響,還會產生占地問題,但之后把設計好的圖紙給他們看,發現對采光、通風和出行都不影響,也就都同意了。”
有人擔心電梯井會影響采光、通風,有人擔心施工期間噪音會影響日常生活,還有人認為加裝電梯對房屋質量有損害……針對這些不同的聲音,貴池區住建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加裝電梯需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對于這些問題,相關部門會會同社區組織電梯公司、業主群體和利益相關業主召開協調會,協商解決利益沖突問題,及時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具體問題。
“我們會讓相關業主群體就加裝電梯集體簽署表決文件,并在符合相關文件規定的情況下對該工程在社區進行公示,公示期間如果有利益相關業主反對,相關部門就會根據反對意見協調解決,協調解決之后,才可以申報施工許可證。”貴池區住建局工作人員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積極協調加裝意愿業主群體和電梯公司之間的利益問題,同時持續優化審批流程,強化工程監管,讓居民更便利地享受加裝電梯之便。
如果有業主想加裝電梯該如何申請?相關人員介紹,這需要單元樓推舉業主代表征集每戶業主的意愿。如果加裝意向達到2/3以上,即可開始收集整理這些意向并委托電梯公司實施,隨后向所在社區報備,社區再向貴池區住建局報備,隨后住建、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相關部門會到現場進行勘測并出具詳細的設計圖紙,之后在社區進行公示。
董文芊 大皖新聞記者 朱春友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