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本源量子首席科學家郭國平說,量子計算作為新型算力與國家戰略科技的關鍵領域,對于推動國家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全國范圍內量子計算科研人才和工程人才緊缺,應進一步加大量子計算人才培養。”
全國人大代表 郭國平
目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重點院校已開設量子信息科學專業、建設有未來技術學院,郭國平建議教育部加大量子計算專業設置數量,基于未來技術學院開展量子計算人才教育體系建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高端量子計算人才。同時,引導量子計算企業深度參與,引入企業量子計算專業教材、課程體系、師資、教學平臺等資源,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高校應當完善已有量子計算相關課程設置,增設兼具理論教導與實踐教學、交叉性強的課程,并與國內量子計算企業共建真機實訓基地,實施‘雙導師制’培養模式。”郭國平認為,高校引入企業技術專家擔任產業導師,可將真實項目融入教學,同時,加強校內工程實踐訓練,讓學生參與量子計算機的研發、測試和應用全過程。
郭國平還建議,著手職業院校量子計算技工人才培養。“隨著量子信息技術工程化、產業化發展,將有大量的量子設備研發、組裝、生產的產線和工廠建立,這意味著像經典計算一樣需要龐大專業的技術工人團隊。”郭國平表示,量子計算機,不僅需要科學家,也需要工程師和技術工人。高職院校可結合量子計算產業工程化、產業化發展需求,開設量子計算相關專業的技工課程,設置量子計算基礎、量子設備組裝與調試、量子測量技術等核心課程,培養掌握量子計算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