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投訴涉及知名品牌680例,占比68%;同一故障兩次以上維修失敗占售后問題投訴超三成;經營者虛假宣傳或利用信息不對稱誘導消費者購買……近年來電子電器行業投訴量居各類投訴前列,2025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來臨之際,大皖新聞記者從安徽省消保委了解到,該消保委對近期受理的1000例典型電子電器類投訴案件進行了整理分析,分析發現售后問題投訴超四成,主要表現為經營者售后響應慢、信譽度較低進而增加了消費者負擔。
投訴涉及知名品牌680例,占比68%
從投訴內容及類型看,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大家電590例,占比59%;其他電子電器類410例,占比41%。其中手機110例,占總投訴量的11%。從購買渠道看,涉及眾多網絡平臺、線下商場、品牌門店等,其中涉及平臺210例,占比21%;涉及知名品牌680例,占比68%;涉及老年人及未成年人消費投訴60件,占比6%;涉及線下非定點銷售40例,占比4%。主要針對社區老年消費者開展的線下展銷、課堂、抽獎等活動誘導消費等。
從案件調解情況看,解決930例,解決率93%。未成功解決70例,占比7%,其中,未達成調解協議的30例,占總投訴量的3%;商家直接拒絕調解的10例,占總投訴量的1%;因消費者證據不足或商品有使用痕跡影響二次銷售未調解成功的30例,占總投訴量的3%。
同一故障兩次以上維修失敗占售后問題投訴超三成
分析發現,這些投訴主要表現為產品可靠性和安全性不足影響消費者體驗,涉及投訴570例,占比57%。其中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等大家電產品質量問題240例,占比42.11%,其他電子電器類330例,占比57.89%。
消費者反映問題主要有:電視因屏幕質量及驅動電路故障等導致漏光、閃爍等問題;空調、冰箱因制冷劑泄漏、壓縮機故障、風扇電機故障等導致的制冷、制熱效果差、噪音大等問題;洗衣機因密封圈、傳感器及加熱器故障等導致漏水、烘干效果差等問題;熱水器因元件老化導致的漏水漏電問題等。還有消費者投訴個別產品制造工藝不完善、使用低檔次原材料,致使產品壽命短、小故障不斷等。
售后問題主要表現為經營者售后響應慢、信譽度較低進而增加了消費者負擔,涉及投訴440例,占比44%。其中,經營者以缺貨、正在申報、排單等為由拖延發貨的180例,占比40.9%;同一故障兩次以上維修失敗導致消費者投訴的139例,占比31.6%;以售后能力不足、拒絕、失聯等形式不提供上門維修或其他售后服務的70例,占比15.91%;小病大修、惡意收費的21例,占比4.77%;對約定的承諾不兌現不認可的20例,占比4.55%,消費者反映服務態度惡劣的10例,占比2.27%。
虛假宣傳、貨不對板投訴129例
分析發現,不少投訴為經營者虛假宣傳或利用信息不對稱誘導消費者購買,侵害了消費者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主要表現為經營者在宣傳過程中通過營造虛假促銷氛圍,在銷售過程中夸大產品功能,在交易過程中隱瞞產品缺陷或附加條件,誤導消費者作出購買決定,涉及投訴210例,占比21%。其中,虛假宣傳、貨不對板129例,占比61.83%;以樣機或二手機代替新機的50例,占比23.81%;誘導消費30例,占比14.29%;惡意營銷強制消費1例,占比0.07%。
安裝問題主要表現為安裝不規范或工程不合格,影響產品的正常使用,甚至給消費者造成財產損失,涉及投訴40例,占比4%。消費者投訴主要集中于電器安裝不規范、位置不當,導致漏水、散熱不良;支架安裝不牢固,導致墻體開裂或設備墜落;電源線連接不規范,存在漏電或短路風險等。一些經營者在安裝服務過程中還存在收費標準不透明、亂收費等現象,例如收取高額材料費、上門費等。
消保委提醒:妥善保管購買發票、保修卡等憑證
電子電器消費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安徽省消保委提示電子電器企業要加強誠信建設,樹立良好品牌形象,完善售后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質量,及時解決消費者投訴,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同時,建議消費者不輕信廣告宣傳,購買前詳細了解產品信息,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和經營者;要妥善保管購買發票、保修卡等憑證;發現問題后及時聯系經營者或生產廠家,避免錯過保修期,如遇推諉或拖延,及時向消保委或有關行政部門投訴,也可以通過司法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實習生 張亞麗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