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月24日,“安徽民政這五年”新聞發布會召開。會上,發布了民政工作五年“成績單”。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就積極應對本省人口老齡化和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工作進行介紹。
“安徽民政這五年”新聞發布會現場。
“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安徽作為老年人口大省,截至2023年底,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1285萬人,占常住人口21%,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65周歲及以上人口為971萬人,占常住人口15.87%。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瞄準老年人的“急難愁盼”,更好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成為安徽民政部門工作的當務之急。為此,省民政部門著手從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老年友好型社會四個方面持續發力。
未來,將著重抓好400個城市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建設,依托機構服務社區、輻射居家。尤其是對于失能失智老年人剛需群體,全力優化長期照護服務供給;下大力氣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推進滬蘇浙皖養老服務政策協同、滬皖共建廣德康養基地建設等。
從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來說,民政部門將從建立多方協同工作機制、健全三級養老服務網絡、貫通居家社區機構三類服務、發展農村養老服務、加快發展養老產業、完善養老服務要素保障等六個方面進行推進。
具體來說,將強化縣級平臺的服務示范、行業指導、應急救助、資源協調等作用;加強鄉鎮(街道)中心在政策咨詢、服務轉介、資源鏈接方面的樞紐作用;推進村(社區)服務設施站點建設,打造家門口的服務站。在縣域范圍內推動各級養老服務設施上下貫通、銜接互動、連點成網。
此外,還將持續推進家庭養老床位建設,開展老年人家庭成員照護技能培訓。大力發展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推進養老機構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場型養老機構,促進醫養結合,推動養老機構專業化、品牌化、連鎖化、規模化發展。推進農村幸福院建設,在去年(2024年)試點的基礎上,今年(2025年)再試點建設750個。發展互助性養老服務,健全農村留守、高齡、失能、殘疾等老年人探訪關愛和應急救援服務機制。探索利用閑置資源改建養老服務設施的有效途徑,積極推動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優化老年人補貼政策,努力讓全省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大皖新聞記者 殷志強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