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陳醫生,新年快樂!我媽現在挺好的,情緒比以前明顯穩定,能與人進行簡單交流,偶爾還能做點家務!”春節期間,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張阿姨的家人給醫務人員發來了新年祝福。
原來,1月10日,在浙江省人民醫院鄭有卯教授指導下,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骨科手足外科團隊聯合神經內科認知障礙團隊為一位飽受阿爾茨海默病困擾的患者實施超級顯微外科技術下頸深淋巴管-靜脈吻合手術。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安徽首次通過超顯微外科手術探索性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為飽受該病困擾的患者及其家人提供了治療新選擇。
定期復診、規律用藥,但病情仍在進展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常被稱為“困在時間里的人”。67歲的張阿姨退休前是一名數學老師。5年前,家人發現她記憶力明顯下降,炒菜經常多次放鹽,剛做過的事轉身就忘了。沒過多久,張阿姨連回家的路都不認識了,有幾次都是讓熱心人給送回家。此后,張阿姨被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病,家人帶著她輾轉多家醫院,服用多種藥物,也嘗試過很多偏方,但療效甚微。
近兩年,張阿姨一直在中國科大附一院記憶障礙門診定期復診、規律用藥,但家人反饋張阿姨的病情仍在進展,日常溝通經常答非所問,逐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24小時需要有人陪伴,不僅給患者本人帶來極大的生活困擾,也給家人帶來巨大的照護壓力。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阿姨的女兒了解到國內有醫院開展淋巴引流手術探索性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抱著一絲希望,家人帶著張阿姨來到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神經內科記憶障礙門診咨詢。經了解,該院骨科手足外科團隊正與神經內科施炯教授帶領的認知障礙團隊合作擬開展相關新技術。該技術前期已經通過醫院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委員會和倫理委員會評審。
據了解,近年來,我國學者在國際上率先報道通過頸深淋巴管-靜脈吻合術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骨科手足外科主任鹿亮介紹,該方法基于超顯微操作,手術微創,安全可靠,目前已在國內多家醫院開展并報道。此外,2023年,該院骨科手足外科在安徽省率先開展超顯微外科技術下淋巴管-靜脈吻合術治療四肢淋巴水腫,已讓全國各地多位患者受益,團隊的超顯微外科技術日趨成熟。
多學科密切合作,高難度吻合連接“通路”
考慮患者病情持續進展和家人的強烈訴求,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南區醫務科牽頭組織骨科手足外科、神經內科認知障礙團隊、影像科、麻醉科以及康復醫學科等圍繞手術風險獲益比開展多學科討論,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和身體狀況、圍手術期風險,制訂詳細手術方案和術后管理事項。討論會后,神經病學專家施炯教授組織術前查房,再次對張阿姨進行詳細查體及術前認知評估。
據介紹,超級顯微外科是指在小于0.8毫米的血管上進行的顯微外科手術。術中,在放大40倍的高倍顯微鏡下,該院骨科手足外科主治醫師陳偉健耐心尋找出顱后阻塞的頸深淋巴管,用細如發絲的針和縫線,將它們與附近合適的靜脈吻合,讓瘀滯的淋巴液進入靜脈回流,從而達到疏通顱內淋巴回流障礙的作用。
“尋找到阻塞的頸深淋巴管(結),是手術成功的關鍵,理論上吻合的淋巴管數量越多,術后恢復效果越理想。”陳偉健介紹,由于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頸深部淋巴管直徑非常纖細,通常僅有0.2至0.5毫米,并且隱藏在頸部動靜脈血管神經周圍,再加上淋巴管管壁薄如蟬翼,稍一用力極易損傷帶來不可逆的傷害,這要求手術醫生必須具有扎實的淋巴解剖知識和精湛的超級顯微外科技術。
好在,經過多學科協作2個多小時的努力,團隊為患者雙側頸部成功搭建了16條淋巴管-靜脈通道。麻醉復蘇回到病房后,張阿姨沒有出現譫妄等情況,第二天下床活動。通過查房以及家屬反饋,張阿姨的情緒和反應速度較術前有明顯改善,還可以進行簡單問答,家人感覺十分驚喜。
為了確認手術長期療效,團隊為張阿姨制定了詳細的隨訪計劃。 在結合藥物和認知康復訓練的基礎上,術后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隨訪相關量表,三個月、六個月、一年時根據張阿姨病情復查頭顱磁共振和相關的血檢等指標。
新技術應用需嚴格把握適應人群指征
施炯教授介紹,阿爾茨海默病也就是老百姓俗稱的老年癡呆癥,主要臨床表現為記憶障礙、語言障礙、認知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隨著疾病進展,這類患者生活質量差,家屬照護壓力大,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近年來,隨著對腦部淋巴系統在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制中作用的深入研究,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LVA)作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一種探索性手術治療方法在國內逐漸興起,并顯示出一定的臨床效果。
但與此同時,施炯教授指出,盡管該技術已在國內多家醫院開展,其廣泛應用仍需要更多的基礎研究和循證醫學證據支持,要嚴格把握適應人群的指征,進行充分的術前風險評估,確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時還要結合術后的認知康復訓練和藥物治療達到最優療效。
“阿爾茨海默病目前無法治愈,但相關研究表明,越早治療,藥物治療效果相對會更好。因此,一旦家中老人出現記憶力下降等預警表現,應及時前往專業的神經內科記憶障礙門診就診。”施炯教授提醒。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見習記者 張婉馨 通訊員 陳偉健 呂心怡 方萍 方詠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