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又是一年新春到,又是一年話生肖。你知道安徽有多少含“蛇”的地名嗎?安徽有哪些“蛇”傳說?關于“蛇”的民俗又有哪些?2025年是農歷乙巳蛇年,大皖新聞記者采訪相關部門和專家,推出“蛇年說蛇”特別報道,讓更多人了解安徽與“蛇”的淵源。
安慶含“蛇”地名最多,占比39%
大皖新聞記者從安徽省民政廳采訪獲悉,安徽含“蛇”地名共172處,其中安慶市有67個,占比39%,居全省首位。六安市和黃山市分別有26個和24個,位居第二和第三。其中蚌埠市、馬鞍山市和宿州市最少,含“蛇”地名均只有一處。
安徽含“蛇”地名類別多樣,以農村居民點為主,共有110處,占比達64%,緊接著是山峰和地片和山,分別是17個、15個和11個,其余的類別分別只有10個不到。記者注意到,安徽省共有4家含“蛇”的企事業單位,其中三家都位于黃山市,分別為黃山市徽州毒蛇研究所、黃山市蛇類研究所和祁門縣蛇傷研究所,還有一家龍井山蛇類馴養合作社位于池州。
此外,記者注意到,安徽僅有一個含“蛇”的風景區,為龜蛇守云梯。龜蛇守云梯位于安徽省黃山的玉屏景區,在蓮花峰西北麓的峭壁上。這里有兩塊形狀獨特的巨石,一塊似龜,一塊似蛇,兩石平行排列。在石壁上鑿成了一百余級險峻陡峭的橙道從兩石間穿過下行。從對面的鰲魚洞觀望,這條磴道猶如懸于深淵之上的長梯,周圍常常云霧繚繞,景色既壯觀又險要。那龜蛇二石正位于梯口,猶如守護者一般,因此得名“龜蛇守云梯”。
安徽含“蛇”地名背后有傳說
大皖新聞記者查詢相關資料發現,安徽含“蛇”地名的由來傳說也有不少。比如霍邱埋蛇溝地名就由來已久,相傳兩千多年前,楚國兒童孫叔敖家境貧苦。他在埋蛇溝砍柴時發現一條兩頭蛇,想起看見此蛇會死的傳聞,但擔心別的孩子看見也會死,便將蛇砍死并埋入坑中。晚上他向母親講述此事并悲傷哭泣,母親說他這樣為民除害、一心為別人著想的人不會死。后來孫叔敖做了楚國大官,為人民辦了許多好事,人們為紀念他,將此坑取名為埋蛇溝。
龜蛇守云梯也有著一個傳說,為景點增添了文化內涵。傳說,山下曾住著一位黃善人,他終年修橋鋪路、好善樂施。當時前山和后山不通,道路被卡在蓮蕊峰和巴魚峰之間的懸崖上即斷頭崖。黃善人獨自干此工程,其善心被鐵拐李得知,鐵拐李化作游山女子試探他。黃善人護送女子下山后,女子說明天來接他上天成仙。第二天,黃善人輕松鑿出多個石級,鐵拐李出現并邀他一同離去。后來有游方僧人謊稱此云梯是他所造,要行人留下買路錢,觸犯佛門清規,被玉皇懲罰。
“蛇”在民俗觀念中象征神秘與智慧
采訪中,安徽省民俗學會會長王賢友告訴記者,在民俗觀念中,蛇行動詭秘,蛻皮特性似獲得新生,被視為神秘與智慧象征。 部分地區認為蛇外形似龍,且蛇冬眠后春季蘇醒活躍,寓意新一年生機與財富,民間有“見蛇發財”說法。一些古老部落將蛇作為圖騰崇拜,認為是祖先化身或具有保護力量,承載著對祖先的敬畏與部落認同感。
關于“蛇”的民俗活動是當地人民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肥東洋蛇燈產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包公鎮的大邵村,已有650余年歷史。相傳元末明初,邵姓婆媳為躲避元兵藏身山洞,一條白蟒驚散元兵使其得救,邵家為感念救命之恩扎成蛇燈取名“洋蛇”。
洋蛇燈表演有嚴格程序,包括扎燈、出燈、金蛇狂舞、收燈等環節。扎燈工藝復雜,有綁、扎、鑿、勾、翹、壓、襯等方法,使用毛竹、桑皮紙、黃麻、蠟燭等材料。出燈時前面有牌燈、三眼銃、樂器等。金蛇狂舞環節有長蛇出海、走徑折、搖大車、四蟒翻身、盤寶塔等形式。收燈有特定儀式,燈頭需保存,在下一次出燈前不能銷毀等。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