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古建筑引領新潮流
——安徽安慶探索古建筑保護與利用新路
《光明日報》( 2024年01月30日 05版)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安慶是有大遺址的地方!”2023年11月,中國安慶20世紀建筑遺產文化系列活動在安徽省安慶市舉行,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在考察時感慨。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慶城區古建筑共有262處,其中文物建筑49處、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建筑54處、歷史建筑159處。行走在安慶,近現代建筑遺產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針對安慶城區古建筑“量大、點散、規模小”的特點,近年來,安慶注重立法先行、著力修繕保護、堅持項目促保、守正傳承創新,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前言后記”安慶勸業場店等一批古建筑活了,火了,走出了一條獨具安慶特色的古建筑保護與利用新路。
1.“保下來”,使出“繡花”功夫
萬里長江此封喉。
長江文化哺育滋養的古城安慶,底蘊深厚、遺存眾多。步入新時代,如何保護利用好古建筑成為一項現實而緊迫的課題。面對課題,安慶給出態度——不做則已,做就做好,不留遺憾!
為摸清歷史文化資源“家底”,安慶市全面開展歷史文化資源普查認定,2009年至今,共公布了7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436處歷史建筑(其中城區262處),對所有歷史建筑進行測繪,并按要求建檔掛牌保護。與此同時,《安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0-2030)》《安慶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劃辦法相繼出臺,保護力度不斷加大。
安慶市大觀區大觀亭街區素有“皖省第一名勝之區”美譽,不大的街區內,坐落著兩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文物保護對象、21處歷史建筑,包括嚴鳳英舊居、鄧石如讀書處等。
然而,隨著城市發展加快,加之曾經缺乏有效整治,大觀亭街區內新舊建筑犬牙交錯,不少住宅存在各類隱患,比如居民大都在封閉走廊、天井里做飯,房屋滲漏嚴重等。
“2017年,大觀區把街區改造納入棚戶區改造范圍,采取‘只征不拆’的方式,實現街區內219戶居民出棚進樓,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贝笥^區文旅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搬遷完成之后,這片建筑迎來了“精雕細琢”。
譬如墻,用的都是小青磚。針對外鼓嚴重的墻面,手工將外鼓的磚一塊塊取下來,能使用的繼續使用,酥堿超過兩厘米就作廢,用其他磚替補;譬如瓦,用的都是老瓦。老瓦不僅透水性好,而且從視覺上看,色調更加深沉、柔和;譬如柱,也是直接用老柱,僅替換腐爛的部分。
就這樣,一磚一瓦、一梁一柱,共使用了10萬塊古磚、67540片老瓦,用“繡花”功夫完成了姜氏老宅、張家藥鋪、嚴鳳英舊居、鄧石如讀書處的修繕。
在流年中歷盡繁華與衰落的皖省名勝,如今又一次站上了時代新起點。
2.“活過來”,古建筑迎來新生
古建筑,承載著一座城的魂。
安慶近代史陳列館、安慶郵政文史館、大觀亭歷史文化街區西城記憶體驗館……經過精心修復,安慶城區一座座“沉睡”已久的古建筑重獲新生,再次融入城市發展律動。
位于安慶市迎江區的太平天國英王府原屋東宅經過“修舊如舊”,現在轉身成為安慶近代史陳列館。步入修繕后的英王府,院落左側為金田起義浮雕墻,東側屺園內展示著太平天國主題壁畫。整個陳列通過“經年礪新 自強之路”“百行興業 自強之基”“烽號敢行 自強之翼”“筆墨向新 自強之魂”四部分,展示近代安慶的波瀾壯闊。
“館里陳列的一個個鮮活風云人物和歷史事件,無不展現安慶所承載的厚重近代史記憶?!必撠熡⑼醺蘅槻颊构ぷ鞯挠瓍^宜城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汪國斌介紹,造幣廠辦公樓、太平天國望樓臺座等歷史建筑也將得到進一步修繕。
人民路633號——安慶原新光電影院舊址。作為安徽全省最早成立的專業電影院,在當時,電影院生意紅火、一票難求。遇到好電影,即便通宵放映,還是排起長隊。
但隨著市場沖擊,曾經風光無兩的新光電影院逐漸沒落。2006年,這處歷史建筑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梅戲結合,被成功改造為安慶黃梅戲會館。會館古色古香、質樸素雅,飛檐雕欄中沁出濃郁的戲曲韻味。會館分為兩部分,前區為公益性藝術展廳,中心為演出廳,可容納200多名觀眾。
位于大觀亭歷史文化街區的嚴鳳英舊居,一樣深深承載著厚重的黃梅戲文化。目前,舊居修繕工程已完工,未來將成為黃梅戲文化展示和嚴鳳英戲曲生涯展陳館,打造“小而精”的精品文化場館。
修繕一新的歷史建筑,也為以文化人提供了豐厚條件,“在深度挖掘區域地方歷史文化的基礎上,我們將區域歷史文化納入教學課程,編寫了地方文化讀本,布置了參觀老街老巷和歷史建筑等實踐作業?!庇瓍^教體局辦公室副主任方迪介紹。
夜幕至,燈火起。在安慶黃梅戲會館,年輕的黃梅戲演員正在后臺上妝,黃梅戲《路遇》開演。建筑之美與戲曲之美在這一刻并蒂綻放。
3.“火起來”,是歷史也是潮流
一座書店,何以成為游客首選“打卡地”?
“勸吾胞興,業精于勤,商務發達,場益增新”,在安慶市人民路步行街上,矗立著一座青磚扁砌、白泥勾縫、木頂黛瓦的三層西式老建筑,這里是“安徽勸業場”舊址,也是安慶目前保存最大、最完好的十大近代歷史建筑之一。
2014年,安慶市啟動勸業場修復工程項目,勸業場重現往日風姿。經過修繕的老建筑,如何通過引入社會資本進行保護性開發,實現“活化”利用?
就在這個時候,安慶“邂逅”了皖新傳媒。2016年,安慶以“前6年免收租金”的優惠條件,將勸業場租賃給皖新傳媒開設綜合性書店,冠以“前言后記”品牌。書店經營總面積1800平方米,圖書種類1.2萬種,已成為安慶的文化地標。
2023年,“前言后記”再次改造升級?!拔覀儽帧夼f如舊’的原則,在維持建筑舊貌的基礎上,對門店進行了白蟻防治、屋頂修補和木地板更換等改造。同時,增設安慶本土作家專區,用作品講述安慶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講好發生在安慶的故事。”“前言后記”安慶勸業場店負責人楊志宏介紹。
穿越歷史的煙塵,歷經歲月的洗禮,如今的勸業場變身為“最美書店”。
安慶是長江沿線重要工業城市,2019年,乘著長江大保護的東風,安慶石化?;反a頭及油氣輸送管線整體遷建項目正式啟動,長江岸邊的安慶石化港貯油罐區由此退出安慶工業歷史舞臺。
“對彼時的觀照,最重要的就是錨固工業記憶、鎖住歷史余溫?!庇凸奚鷳B文化中心總設計師、合肥工業大學教授吳敏認為,“面對獨具特色、承載記憶的工業遺存,我們嘗試結合安慶城市發展方向與市民需求,因地制宜為其置入新的生態文化功能,延續城市記憶。”
為了這份“工業記憶、歷史余溫”,吳敏細細收拾“城市記憶的小碎片”:4只油罐、1組老建筑、117米石化管廊及基樁、153米管溝,還有一些檢修梯、游標尺,甚至一個小小的螺栓……它們作為近現代工業文化的縮影被妥善保留、精心改造,化身成為工業、藝術、文化相融的“一館兩中心”,即安慶市圖書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和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以及生態濕地公園。4只龐大的儲油罐保留了原始的視覺沖擊力,與新建建筑空間體在視覺上清晰地構建著“新”與“舊”的張力。
冬日暖陽下,孩子們在草地上追逐嬉戲,不時傳來陣陣歡笑聲。遠處,聳立在江岸的船形建筑,迎著江風,似欲破浪而出。
(本報記者 丁一鳴 常河)
在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中開拓創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作為我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現有140多座歷史文化名城,每一座古城、每一棟老建筑、每一條老街巷,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歷史記憶,也都有著鮮明的文化特色。長遠來看,留住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印記,不僅可以豐富城市的文化內涵,更可以讓這座城市散發出獨特的魅力。通過大力挖掘歷史文化名城的底蘊,利用歷史文化名城效應發展旅游業,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發展,使保護與建設統一起來,不失為城市發展的有效手段。
讓歷史文化“活起來”,才能助力城市“火起來”。當下,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建設對城市的經濟發展和旅游業可持續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有針對性的保護開發,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才會得到較好的體現和進一步升華,并成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一張張城市名片。
這首先需要有專業、權威、深度的解析,在詳細調查、分析、研究歷史文化遺存和古城區內建設現狀的基礎上,根據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實事求是地確定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對象、范圍、內容,構成一個點、線、面的完整保護體系,使各種形態的歷史文化遺產都得到合理、有效、恰如其分的保護。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經濟建設出現矛盾時,要按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優先的原則,著眼長遠利益,避免建設性破壞。
其次,城市要學會“講故事”。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與應用,城市形象傳播正從圖文資訊傳播時代進入移動互聯視覺傳播時代,美食、美景、街拍、娛樂休閑、人文情懷等逐漸成為城市形象新媒體傳播的主要內容。一座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是城市形象構建、傳播的富礦,要善于在網絡媒體中傳播城市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吸引各地游客尤其是年輕人前來打卡。
再次,要動員民間力量積極參與古城保護和開發利用。歷史文化名城是正在發展著的古城區,也是城市的組成部分。歷史文化名城承載著市民的日常生活,市民在這里能找到精神的慰藉和心靈的歸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本質上也是城市原住民集體記憶的延續。通過不斷改善歷史文化保護區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使歷史街區的居民在保護歷史建筑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開發與歷史文化旅游相關的行業,增加就業崗位和居民收入。將歷史文化名城市民的歸屬感化為眾人拾柴火焰高的保護力量,有助于守護好城市的心脈、澎湃起城市接續發展的勃勃生機。
??(作者:汪軍,系皖江文化研究會會長)
讓城市多一縷書香
講述人:“前言后記”安慶勸業場店負責人 楊志宏
歲月不居,我在安慶人氣最高的網紅書店——“前言后記”安慶勸業場店里,每天迎來送往八方客,看到他們或拍照“打卡”,或漫步其中,不禁心生歡喜。抬頭端詳這棟百年建筑,思緒萬千。
1915年落成的勸業場,作為典型的民國建筑,也是安慶近現代史的一面鏡子,歷經百年歲月磨礪,而今風華依舊。2016年,安慶聯合皖新傳媒,本著“重塑歷史空間、延續城市精神、繪寫文化群像”的宗旨,致力于將勸業場打造成安慶文化新地標,為這處歷史建筑注入新的生機。歷時半年,“前言后記”安慶勸業場店重裝開業。
安慶是一座被書香浸潤的城市。為此,書店融入古城特有的文化傳承,在內部設計中,圍繞建筑的歷史背景,保留老式木地板、國貨老字號等風情;在背景墻面上,嵌入傳統文化、歷史人物等介紹,設置“宜城舊事”“書影相隨”等專區;在角落空間里,錯落有致地擺放鐘表、舊海報、唱片機、縫紉機等老物件。走入其中,目之所及皆是過往歲月記憶,俯仰之間都是文藝氣息。
不同于普通書店一覽無余的“大通鋪”布局,書店將內部房間布置成不同主題書吧,由一個個拱門相連,曲徑通幽、別有洞天。每個書吧設置不同主題,或雅致古典,或新潮時尚,錯位配套書桌、沙發、座席等,散發出濃厚的藝術氣息,成為讀者“精神的棲息地”。
作為安慶第一個全民閱讀基地,書店堅持借閱和售賣同行,在活動設計上主動打破圈層化、小眾化,以多元形式、豐富內容實現與讀者的緊密互動。2017年至今,我們共舉辦線下活動近500場,同時組織作家見面會30余場。
這里還是多元業態的集聚地。除圖書零售之外,書店還集合了文創、咖啡店、手工制作、5G體驗館等多種業態,推動經營模式向“閱讀+休閑文旅”轉變。
書猶藥也?!扒把院笥洝卑矐c勸業場店的存在,不僅讓歷史建筑在活化利用中煥發新生,也讓這座城市多一縷書香。??
(記者丁一鳴、常河采訪整理)《光明日報》( 2024年01月30日 05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