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當時天很冷,水也是刺骨涼,但一想到3個人都平安獲救,心里還是感到暖暖的。”今年年初,在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一輛外地私家車不慎落水,千鈞一發之際,十余位村民紛紛跳入冷水,合力破窗救出3人,溫暖了一座城。此事經大皖新聞首發報道后,眾人的善行義舉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12月23日,距離事發過去整整10個月,大皖新聞記者回訪了危難之時伸出援手的救人義士和獲救者,聽他們講述了背后的故事和重獲新生的感悟。
村民跳水救人
私家車落水被困,村民接力跳水救人
“那時候沒考慮那么多,只想著快點跳下去救人,上岸時才覺得渾身冰涼,烤了一下午火才暖和。”12月23日,回憶起事發時的驚險一幕,第一個跳下水救人的何軍華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冷”——天冷水也冷。
2月23日,何軍華正駕車從縣城返回,經過鴉灘鎮鴉灘村時,他眼瞅著對向一輛私家車在打滑,隨后失去控制,一頭栽到路邊水塘,車輪朝天,并往下沉。救人要緊!何軍華趕緊下車,一邊呼喊其他人來幫忙,一邊毫不猶豫地跳入水中施救。附近村民聞訊趕來,相繼跳入水中筑起一道“人墻”,合力救援。
村民何應林便是其中之一,看到車內有人被困,他飛奔回家操起一把大斧頭就朝水塘趕去,邊跑邊大呼:“快來救人!”下水后,他立即掄起斧頭破窗,緊接著大家齊心協力將被困者全拖了出來。
上岸時,一名女性已經失去意識,身為鴉灘鎮碼頭村衛生室主任的何軍華,還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其進行心肺復蘇等救治。隨后,三名落水者被緊急送醫,因救援及時,均無生命危險。
何軍華告訴記者,經過統計,參與此次救援的共有15人,既有村民、村干部,也有醫生、老師、學生,年齡則覆蓋60后到00后,可謂是由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熱心人為了救人這一共同目的,真實上演的一場“生死營救”,雖然驚心動魄,但好在結局暖人心窩。
為村民看病的何軍華
救人村民:只是平凡善舉,希望好家風、好鄉風代代相傳
此事引發關注后,好評如潮,三名貴州籍獲救者送來了錦旗致謝,救人者還獲評“安慶好人”,并獲2024年度安慶市見義勇為獎,這群熱心村民的大愛之舉也在當地傳為佳話。
“我認為我們就是做了一件平凡的小事,相信誰遇到都會這么做。”12月23日,談及獲得的榮譽,何軍華如此說道。他告訴記者,醫者仁心,作為一名鄉村醫生,救死扶傷,為群眾生命健康護航是職責所在。這些榮譽既是鼓勵,也是鞭策。如今,他仍然堅守在鄉村,每日問診,時不時有群眾會提起此事,或指著那面鮮紅的錦旗豎起大拇指,他總是笑笑說:“都是小事,應該做的。”
何軍華說,后來獲救者又給大家打來電話表達謝意,并加了微信,雙方建立了友誼,但他更愿意將這份難得的情誼放在心底,不圖回報,更不希望給對方帶來壓力。
在工地的何應林
另一名救人者何應林告訴記者,落水者是外地務工人員,而他自己同樣每年外出務工,相同的經歷,讓他更能體會在外打拼的不容易。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別人有需要時伸出援手,既能解他人之急,也能讓自己感到安心與快樂。更讓他欣慰的是,家中六歲的小外孫在得知外公的救人之舉后,也常常會學著大人模樣,伸出大拇指點贊,他相信見義勇為、樂于助人的精神會在這種言傳身教的氛圍中得到傳承,這正是他引以為豪的好家風。
“有好家風,更有好鄉風,希望這種好精神蔚然成風。”在何軍華看來,危急關頭,村民們一呼眾應,奮不顧身跳水救人是當地民風淳樸的生動寫照,作為一名親歷者與見證者,他希望這種好風氣能更好地傳承下去,傳遞正能量。
獲救者:在望江得到“重生”,帶著感恩珍惜每一天
而作為獲救者,48歲的李德春回首即將過去的這一年,說得最多的就是感恩與知足。當天,他駕駛著私家車帶著妻子和姐夫出門務工,途經鴉灘村時不慎落水,萬幸村民們及時施救,化險為夷。李德春介紹,康復后,他和妻子就馬不停蹄前往工廠務工,雖然生活節奏如常,但劫后余生讓他對生命有了更深的思考,心態更加豁達,也更加珍惜每一天,甚至一粥一飯也感到心滿意足。
李德春和妻子
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個人社交賬號中,李德春給自己寫的標簽是“鴉灘重生的貴州人”,并發視頻稱“現在感覺一碗米飯、一碟青菜都那么滿足,那么值得珍惜。”李德春向記者介紹,他將自己在望江鴉灘獲救定義為“重生”,將救人的村民視作恩人、親人。此前他對望江一無所知,如今他將這座江邊小城看作是第二故鄉,常常想起那群可愛、可敬的村民。
又逢歲末,李德春說,他早早列好了過年清單,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再次去鴉灘村看望救命恩人,“這是頭等大事,必須去!”展望新一年,李德春表示,孩子明年上初三,可能會回鄉陪讀,多陪陪家人,總之就是帶著一顆感恩的心,用知足的人生態度過好每一天。
大皖新聞記者 韓喻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