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2月11日起,有數十年歷史的蚌埠動物園迎來首次大規模改造,預期4個月的改造完成后,一個現代城市動物園將呈現在市民面前。
閉園的大門口
待改造的大門
12月17日上午,大皖新聞記者步入位于蚌埠張公山公園內的蚌埠動物園,鐵門處張貼著一張閉園公告。檢票處的木質房屋正在拆除中,動物園內,多個動物籠舍正在改建中,原先的大型水禽館鐵籠也被完全拆除,原有的多只水禽被暫養在北側的鳥屋里。由于所住“宿舍”尚未被涉及到改建,大型猛獸區內的老虎和獅子等仍在自己的院落悠閑地曬著太陽。
陳舊的籠舍
蚌埠市張公山公園李偉副主任介紹,蚌埠動物園始建于1956年,從該市南山公園起步,后遷至津浦大塘公園,1987年搬到張公山公園。因當時動物種類較豐富,曾為安徽省第二大動物園,有東北虎、非洲獅、金錢豹、大象、長頸鹿、梅花鹿、丹頂鶴等珍稀動物。后期隨著時間推移,出現了設施老化,動物數量逐漸減少等現象。
李偉副主任表示,此次閉園改造系37年來的首次。具體的提升改造工程在實施中,計劃對原有進出大門進行改造并擴寬,同時在北側新增小門,以承載更多游客的進出;提升園區整體游玩環境;新建、改造動物場館21座,并對現有動物籠舍內部設施設備進行更新,以達到改善動物生活環境的目的;同時計劃引進動物約46種,約1000只(鳥類約600),包括了水豚、舍特蘭矮馬、土撥鼠、狐獴、臭鼬等受廣大游客歡迎的萌寵。園內擬新增淘氣城堡、熊貓蹦床、彩虹滑道、過山車、碰碰車等22項無動力及動力游玩設備,另外有露營地約1000平米,力爭給游客帶來更加豐富有趣的高品質游玩體驗。
院內施工場景
水禽們的暫居地
采訪中,蚌埠市張公山公園丁柯棚主任向大皖新聞記者介紹,作為蚌埠市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站,改造期間,救助野生動物的也將照常進行。相信明年4月份改造完成后,春暖花開時,隨著一批萌寵的動物,諸如卡皮巴拉(水豚)、舍特蘭矮馬等加入,新園開放將會使得動物們“住的舒心”、游客們“玩的放心”。
大皖新聞記者 李勇 攝影報道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