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從小跟隨父親以捕魚為生的張禮元,在2020年國家出臺十年“禁漁”政策后,毅然放棄40多年的捕魚生計,用另一種方式與長江相處——成為江豚保護區工作人員,每天堅持巡江護河,化身“豚爸”給江豚喂食,幫助“水中大熊貓”不斷繁衍壯大,目前保護區內的江豚由開始的15頭增加到25頭。
12月2日,安徽文明網發布消息,經擇優推薦、審核評議、綜合評定等程序,張禮元等作為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榜”安徽省候選人事跡予以公示。
張禮元在工作中
捕魚人變“守護者”
張禮元,1961年1月出生,安慶市大觀區海口鎮河港社區居民,現是安慶市大觀區西江江豚保護基地的一位巡護員兼飼養員,主要工作是看護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江豚。
每天繞3.5公里長的西江巡護四次,寒來暑往、風雨無阻。多年的堅守,張禮元已經熟知江豚的習性,靠一根竹竿就能召喚“豚寶”進食,他因此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豚爸”,在張禮元和隊友們的共同努力下,長江江豚在西江江豚保護基地里繁衍生息,越來越多的人看到“江豬”戲水,上演“親子歡樂秀”。
“這頭是母的,生過小江豚,那頭老得沒牙了,已經沒有自己捕食的能力了……”。張禮元對西江江豚數量和活動規律、棲息地的環境變化、餌料魚類變化等十分熟悉,甚至可以通過觀察江豚的呼吸、捕食、育幼等行為來判斷其活動狀態是否出現問題。2022年9月,張禮元得知一頭江豚被繩網纏住,他立即前往,跳入夾江,用衣服裹起被困的江豚,使它的皮膚不至于因暴露在空氣中而受傷。
誰能看出,眼前這位不顧安危的護豚人,竟是一位有著40多年“漁齡”的捕漁人。
1978年,17歲的張禮元就跟著父親開始以捕魚為生,張禮元憑著勤勞,早出晚歸、風吹日曬地下河捕魚。長江流域豐富的魚類資源讓他一家過上幸福的生活,一年捕魚收入10余萬元,撫養兩個孩子長大,并相繼成家立業。
享受大自然饋贈的同時,也讓張禮元產生了憂慮,漁民的增多和生態環境的變化,長江流域魚類資源日益減少。“上岸前幾年,我們已經很難捕到十余斤的大魚了。”
“為了子孫后代,我支持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看著它們(江豚)可愛的樣子就很開心”。2019年1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三部委聯合發布《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要求2019年底以前,完成水生生物保護區漁民退捕,實行全面禁捕。2019年6月,張禮元放棄了40多年的捕魚生計,申請加入安慶西江江豚遷地保護中心,當年9月,他通過了農業部門組織的考核,成為保護中心的一名“江豚守護者”。別人在朋友圈曬貓曬狗,他曬江豚,手機相冊一打開,都是江豚。
全年無休守護著江豚
張禮元大多數時間都在船上,一天待在水面上的時間有時高達20個小時,巡護禁漁水域,觀測記錄江豚活動情況,巡查非法捕撈、違規垂釣……是張禮元和隊友們每天工作的職責。
夏日高溫,水面濕度大,踏浪逐風,白天巡江,夜間監控巡堤,每次巡護,一出門就是三、四個小時,襯衫濕了再干、干了再濕。到了冬天,寒風刺骨,也讓張禮元和隊友吃了不少苦頭。為抵御寒風,要穿兩件棉襖,3.5公里的江堤走完一圈就要一個多小時,一趟下來再冷的天也是一身汗。通常,巡護隊要在早上5點左右出發,在堤上或湖上沿巡護路徑邊走邊巡查、記錄,查看偷釣或者違法捕魚。然而,這段在旁人看來寂寞又漫長的巡江時間,在他眼里卻意義非凡。作為曾經的漁民,他對工作格外認真,“每天都要檢查一遍,防止有人摸黑進來捕魚,看看有沒有漁網和魚鉤留在江面和淺灘,不然我睡覺都不踏實。”
巡護是一份要“腳踏實地”的細致工作,僅2024年4-6月,張禮元通過行船和徒步等方式,覆蓋了廣泛的巡護區域,共計巡護720人次,累計巡護里程達1260公里,確保了對西江區域的全面監測和保護。
除了巡護,喂食也是張禮元的主要工作,喂食一般一天早中晚三次。夏日的清晨,天空早早放了亮,凌晨四點多鐘的江面上,張禮元已經開始為江豚準備美餐了。稱重過磅,撒鹽消毒,洗完再在魚嘴里塞點維生素。一早運來的新鮮魚食,張禮元還要翻幾遍。“你看,有刺吧,江豚要吃了就會卡著喉嚨,邊抓的時候就要把它清理掉。”張禮元隨口說道。
伴隨村莊稀疏的燈光,張禮元常常帶著一身的魚腥味和疲憊,叩開了家門。在妻子眼中,他愛豚成癡,“江豚要是生病了,他就無精打采的;江豚要是好好的,他就高興,回家都能多幫我做幾件事情。”
宣講保護江豚
希望看到更多江豚繁衍
每年的8月15日是全國生態日,為提高公眾對江豚保護的認識和意識,增強公眾的參與度,張禮元和巡護隊在工作之余,主動參與社區和村莊的宣傳活動,在海口鎮周邊村落、菜市場、早餐店、廣場等地,發放江豚保護宣傳單,張貼海報,向村民們講解相關政策及江豚保護的意義。
到學校去宣講保護江豚,也在張禮元的計劃之中,“守護江豚的工作很枯燥,但這些年來,我與江豚也建立了深厚友誼,會繼續堅守好這個崗位。”張禮元說。一般人看來,江豚保護工作是個長年累月單調重復又辛苦的勞動,既遠離城市繁華又沒有高額的報酬,一般人難以持久。但張禮元不這么認為,看到這一江碧水、魚兒暢游他就十分的滿足。“干一行愛一行。希望現在的年輕人、小朋友以后也能把環保放在心上,江豚才能在我們的保護中恢復到原來的數量。”
通過這一窗口,巡護隊將江豚生態保護的理念和知識廣泛傳播,提升了公眾對江豚保護工作的關注。張禮元也獲得了“安慶好人”等稱號。
張禮元有一個愿望,他希望號召更多的社會力量,成為江豚保護志愿者,宣傳長江大保護,有朝一日,江豚可以在長江中自在繁衍,與人類和諧相處,人們在湖邊閑庭信步時抬眼就能看到“江豚時出戲,驚波忽蕩漾”的美景,讓它們也能留在孩子們的未來里,而這正是安慶市大觀區很多江豚巡護員們兒時記憶中的場景。
大皖新聞記者 蔣六喬 通訊員 齊康 胡求 唐國俊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