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連日來,“滁山與我最多情”滁州市第二屆“陽明文化活動周”系列活動在滁州舉行,吸引了數十位研究陽明文化的專家、學者和網絡“大咖”和社會各屆,千余人“大講堂”座無虛席。
11月18日上午,“滁山與我最多情”滁州市第二屆“陽明文化活動周”開幕式暨學術研究分享會在滁州隆重舉行。國內數十位陽明文化研究知名專家、學者、網絡大V等出席會議。據了解,為期一周的第二屆“陽明文化活動周”活動共分為“一場學術分享會”、“一場詩文朗誦會”和“行走滁州研學活動”等七個板塊。
開幕式現場。
王陽明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與軍事家,儒家心學代表人物,其思想對中國乃至世界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的“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三大思想,不僅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更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王陽明在任職南京太仆寺少卿期間,在滁州開堂講學,給當地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文化資源。
滁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寶君發言指出,第二屆“陽明文化活動周”隆重開幕,既是對歷史的重溫與致敬,也體現了滁州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強市的堅定信念。
董平教授做學術分享。
在陽明學說時代價值學術研究分享會上,多位陽明文化研究知名專家、學者分別作了主旨演講。活動還邀請了傳媒研究專家、知名歷史博主等圍繞網絡語境下陽明文化的傳播進行圓桌對話。他們從不同角度和層面,深入探討了陽明學說的時代價值,以及對滁州地區文化領域的深遠影響。
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陽明學研究會會長董平分享《滁州時期在陽明心學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學術內容。
圓桌對話現場
“滁州是王陽明建立自己新學思想體系一個重要階段!”董平說,在滁州擔任太仆寺少卿期間,王陽明通過講學吸引了大批追隨而來的重要弟子,正是他農場悟道之后以“知行合一”為思想特征的巔峰階段,同時后來提出“致良知”做了充分的學理上和思想上的預備,“致良知”思想呼之欲出。縱觀這段歷史,滁州講學不只是王陽明思想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其政治實踐和未來建功立業做了學理上的預備。董平認為,現代中國傳統文化都面臨著如何實現創造性繼承和創新發展問題,陽明心學毫無疑問不僅僅是滁州的豐厚文化資源,同時也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豐厚資源。
專家學者和網絡“大咖”在瑯琊山合影
貴州大學教授、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榮譽院長,貴州省高等學校學術帶頭人張新民學術分享內容:《向道而悟:王陽明心性本體學的實踐性特點》。
浙江省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兼任浙江國際陽明學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稽山王陽明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陽明后學文獻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浙江省儒學學會副會長錢明學術分享內容:《清初王陽明“三不朽”之定性與定位》。
現任南京圖書館名譽館長、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南京大學中國哲學、宗教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小躍學術分享內容:《如何正解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贛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院長,史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李曉方學術分享內容:《南贛地方文獻中王陽明史料的收集、整理與研究》。
以陽明文化為主題的精彩節目
11月19日下午,知名學者、陽明文化研究專家酈波教授在開設“滁州大講堂”報告會,他以“心學的智慧”為題,面向公眾普及宣傳陽明文化。報告會吸引了大量滁州市民參加,容納1200人的滁州大劇院座無虛席。大皖新聞注意到,近2個小時報告會,觀眾秩序井然,不少人還認真做了筆記,聽得十分仔細。
“滁州是王陽明心學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階段,在滁州龍潭講學期間,更是其陽明心學承上啟下重要的轉折階段。”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王連俠告訴大皖新聞,今年是王陽明滁州講學510周年,在去年基礎上謀劃了此次活動,傳播陽明文化,進一步推動滁州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她說,此次活動不僅是官方在做,滁州地情研究會等組織和廣大市民也積極參與,更進一步說明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滁州市文旅部門將重點保護好陽明的行跡地,進一步傳播好陽明文化,講好陽明文化的滁州故事,打響王陽明在滁州的IP品牌,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以文塑旅,更好地推進傳統文化的創新型發展。
據了解,第二屆“陽明文化活動周”將從11月17日持續至24日,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深入挖掘明文化和陽明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大皖新聞記者 葉素健 攝影報道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