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550多年前,一代大儒王陽明出生于浙江余姚,他生前曾與安徽山水人文結緣,在瑯琊山間講學、到菜子湖畔訪友、為浮山風情題詩,為浙水皖山都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近日,應浙江省余姚市委宣傳部和澎湃新聞邀請,大皖新聞記者走進陽明故里余姚,觸摸“年輕態(tài)”陽明文化,感受浙水皖山穿越古今的多彩。
陽明文化 從學生課本走向世界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悌;學謙恭,循禮儀;節(jié)飲食,戒游戲……”晨光里,王陽明家訓《示憲兒》的朗朗讀書聲,讓現代化的余姚增添了更多書香味兒。陽明小學、陽明大街、陽明故居、陽明古鎮(zhèn),在余姚,王陽明的印記隨處可見。
在王陽明故居里,多媒體展示王陽明的文化思想
王陽明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和軍事家。他創(chuàng)立的獨具特色的“心學”體系,沖破了當時程朱理學的藩籬,在明以后占有重要地位,影響深遠。其門徒遍布天下,學術流傳至今,堪稱學界巨擘、“百世之師”。
余姚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告訴大皖新聞記者:500多年來,姚江兩岸群眾傳承弘揚陽明文化,所包含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等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更滋養(yǎng)了余姚這方土地。陽明先生的經歷對于現代的年輕人來說,仍然非常勵志,特別是其“知行合一”的理論,不僅在過去具有價值,現在及未來依舊具有價值。
據介紹,余姚市將“陽明文化”納入學校地方特色教育課程體系,不僅開設相關課堂,還專門出了以陽明文化為主題的地方專題教育材料。現如今,余姚的青少年,從小就讀《示憲兒》,很多寧波企業(yè)家,也都愛看《王陽明傳》。
據介紹,陽明文化不僅是中國歷史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更是當今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座橋梁。王陽明的思想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大家都十分推崇“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理念,這是海內外的文化認同。因此,許多海內外的專家學者也經常來陽明故里進行研學,感受陽明文化的博大精深,推動陽明文化的挖掘傳承。
陽明文化,讓浙水皖山更近更多彩
“浙水皖山,都是中華色彩;熙來攘往,盡為海內同胞。”在浙江安徽交界處,這幅對聯給大皖新聞記者留下很深印象。
1513年,王陽明履職滁州任太仆寺少卿,環(huán)龍?zhí)恫嫉乐v學,吸引了大江南北的眾多門生,也讓滁州成為陽明講學的首地、王門游學的發(fā)端地、陽明心學傳播的望地,讓王陽明發(fā)出了“滁山與我最多情”的感慨。510年后,大皖新聞記者走進陽明故里余姚,發(fā)現許多熟悉的“皖韻”符號。
這個白墻黑瓦的小山村,與皖南古村有很多相似
在四明山腹地有個千年古村柿林村,群山環(huán)抱、蒼松翠竹、山泉溪流、白墻黑瓦、火紅的柿子、古老的祠堂。大皖新聞記者第一次來到這里,仿佛重返了熟悉的皖南小山村。這里的老民居都是用石頭壘砌而成,形狀各異的石頭相互吻合,特別穩(wěn)固。走在古老的民居之間,石壁上的青苔和野草特別鮮綠,腳下的石板路發(fā)出幽幽的光亮,讓游客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桃花源中,讓人產生深思與遐想。
漫步余姚街頭,大皖新聞記者發(fā)現了一些掛有“淮南牛肉湯”、“皖北小吃”招牌的店鋪。走進一問才知道,開店的都是安徽老鄉(xiāng)。開店的是老鄉(xiāng)、來吃的有很多是安徽老鄉(xiāng)。來自安徽省淮南市的張先生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在余姚的外來人口中,有許多安徽老鄉(xiāng),余姚人很對安徽人很友好,他在余姚經營多年,已經愛上了這個地方。
余姚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稱,余姚始終走在全國百強縣前列,靠的是勇立潮頭、實干爭先的“改革基因”,也離不開外來人才的支持。在眾多來余姚工作的“新余姚”人中,有很多安徽的老鄉(xiāng),他們有工人、商人也有企業(yè)家,都為發(fā)展余姚、建設余姚的做出貢獻。余姚感謝他們,也會善待他們。
余姚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稱,近年來,安徽各地非常重視陽明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通過舉辦“陽明文化活動周”、學術研討會等形式,傳播陽明思想、弘揚陽明文化。浙水皖山一脈相連,陽明文化,讓浙水皖山更近更多彩。余姚市愿與安徽各界攜手,共同探討陽明文化的新時代傳承與發(fā)展,進一步推動陽明文化歷久彌新。
大皖新聞記者 張洪金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