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通過構建城市安全運行感知網,實時感知城市運行安全風險。”亳州市城市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介紹。11月11日上午,大皖新聞記者跟隨2024年“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安徽主題采訪活動采訪團走進亳州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指揮中心,見證了科技如何為城市安全保駕護航。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安徽省亳州市聚焦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圍繞破解城市管理中的“盲點”“堵點”“焦點”問題,不斷在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上下功夫,打造了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監測系統“五朵云”應用場景。
科技為城市安全保駕護航
準確地風險定位、及時的故障排除,離不開科技的支撐。11月11日,大皖新聞記者跟隨采訪團來到亳州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指揮中心,通過現場電子屏幕顯示的信息,多名工作人員正在忙碌中。
記者從亳州市城市管理局獲悉,亳州市通過整合、升級、共享等方式,努力探索打造以“小而精、小而實”為特色的亳州城市運管服平臺,建立高效指揮協調機制,優化升級綜管服平臺,在原有人員和視頻監控采集基礎上,增加物聯網傳感器采集、公眾投訴等方式,涵蓋運行、管理、服務近20種途徑。
現場人員介紹,為監測預警、分析研判中樞,燃氣、供水、橋梁、排水等權屬責任單位為風險處置主體的聯動響應組織體系,形成“政府統籌領導、多部門協同聯動、統一運行服務”的城市運行保障機制。選取重大風險、較大風險及一般風險進行科學布點監測,目前共部署安裝了3120臺傳感器監測設備,實時感知城市運行安全風險。
提煉打造“五朵云”應用場景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根據風險評估結果,亳州市在燃氣管線相鄰地下空間部署安裝了1840套可燃氣體監測儀,基本實現對全市燃氣管網較大風險及以上區域監測全覆蓋,實現燃氣“云監管”。
亳州還創新打造了“人防+技防”的城市防汛治理體系,建立了由市長任總負責人的工作機制和汛期“叫醒”管理機制。在重點位置同步安裝了333臺流量計、雨量計、液位計以及高位監控等監測設備,對管網溢流、管網淤積、管網錯接混接、河道偷排等各類安全問題實時監測,實現防汛“云調度”。
針對風險較高供水管網,部署了304套供水漏失監測儀進行管網漏失監測。通過這種“電子聽漏工人”,打破傳統聽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實現供水“云管理”。
不僅如此,在橋梁“云保暢”方面,重點選取了建設年代長、載重車輛多、交通流量大、養護難度高的17座橋梁進行安全健康監測,完成對橋梁結構BIM及周圍環境三維建模,根據橋梁結構有限元建模分析,在橋結構易損位置重點部署加速度計、溫度計、應變計、監控等784臺監測設備。
針對市內花戲樓、曹操公園、南湖公園等12個易造成人員密集場所的23路視頻監控,并打通了21處“喊話”設備,建立了客流量過大“喊話”疏散管理模式,實現了“云疏散”。
大皖新聞記者 魏鑫鑫 攝影報道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