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蚌埠“中國傳感谷”與合肥的“中國聲谷”、蕪湖的“中國視谷”并稱安徽人工智能產業“三谷”。日前,大皖新聞記者隨“政協江淮行”采訪團在蚌埠采訪時了解到,中國傳感谷正在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智能傳感器產業集聚區,向千億產業集群邁進。而隨著蚌埠政協重點提案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的督辦推進,中國傳感谷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傳感器及物聯網優勢企業,加快形成產業集聚。
采訪團成員體驗傳感谷設備
傳感器作為與外界環境交互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信息的主要來源,已成為決定未來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核心與基礎之一。同時,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的興起,促使傳感技術由單點突破向系統化、體系化的協同創新轉變,大平臺、大生態主導核心技術走向的態勢愈發明顯,并成為發達國家和跨國企業布局的戰略高地。
作為中國三大傳感器生產基地之一,目前,蚌埠已集聚了北方微電子研究院、芯動聯科、希磁科技、有家硅光、依愛消防、雙環電子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構建了智能傳感材料、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和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
中國傳感谷坐落于蚌埠東部,高鐵南站以東1公里,距離蚌埠市區5公里。園區總面積約2100畝,按照“一谷三園”產業集群總體布局,“三園”即MEMS核心器件產業園、科技孵化園、中央創新園。園區重點引入智能傳感器研發設計、制造、封裝測試、集成應用企業,并依靠傳感器優勢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至物聯網硬件設備、智能產品、車載設備等智能傳感器應用領域。
傳感谷“一谷三園”MEMS核心器件產業園、科技孵化園已運營投用,中央創新園全面開工建設,已集聚兵器214所、芯動聯科、希磁科技、禹芯半導體、晶谷周界等重點企業23家,初步形成了以北方電子研發制造為主的上游晶圓制造,以芯動聯科、希磁科技、禹芯半導體為主的中游封裝測試,以芯智達、金誠聚為主的下游終端應用為一體的智能傳感器全產業鏈體系。
企業的集聚,離不開營商環境的優化。記者了解到,民盟蚌埠市委提交了《關于助力我市營商環境再升級的提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并列為市委書記領銜督辦的重點提案。對此,蚌埠市營商辦出臺了89條“補短板、強弱項、推創新”重點任務,開設“新媒問政”等監督專線。今年1-9月,蚌埠已簽約531個項目,調查顯示企業的滿意度和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同步提升。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攝影報道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