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1月1日上午,“全面深化改革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十場: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賦能高質量發展,在安徽省政務服務中心舉行。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我省穩步增強財政聚焦民生的供給能力,每年超80%的財政增量資金用于民生保障,三年來累計投入2000多億元。同時,采取超常規舉措破解教育投入難題,教育支出已成為我省財政第一大支出。
“免申即享”已兌付財政資金159億元
安徽省財政廳負責人介紹,近兩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支出,年均分別增長6.1%、6.7%,保了重點、惠了民生、防了風險,財政治理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
在深化財政管理改革方面,針對惠企政策兌現過程中企業的“煩惱”,安徽省財政廳以“皖企通”為鏈接點,打通16個市和省級主管部門20多套系統間的數據通道,創新搭建惠企政策資金“免申即享”平臺,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實現資金“無感”兌付。企業僅需通過“皖企通”端口登錄、上傳資料,平臺就可以智辦部門審核、預警比對和資金兌付等全部流程,在讓經營主體享受政策資金便利性的同時,也降低了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據悉這平臺自2023年3月1日上線運行以來,已兌付財政資金159億元,惠及企業3.4萬家。下一步,安徽省財政廳將持續推進惠企政策資金“免申即享”平臺功能優化和迭代升級,在支持企業高效便捷享受惠企政策上,推出一批新舉措。
全省財政科技投入位居全國第四
安徽省財政廳深化對新質生產力投入機制改革,在科技投入的規模、總量、增幅和結構優化上,均取得明顯突破。全省財政科技投入位居全國第四,僅跟廣東、江蘇、浙江省后,助推我省科技創新能力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科技創新擔保起步早、行動快,支持金額位居全國第一。統籌162.1億元持續壯大十大新興產業“基金叢林”。累計安排40多億元,支持把“中國聲谷”,這個我省唯一“國字號”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打造成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地標。支持組建首期30億元的大黃山產業投資基金,提升“黃山”這一國際超級IP影響力。
在生態環保領域,省財政近五年累計投入超300億元,帶動全省各級財政投入1214億元,為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安徽省與浙江省共同出資10億元,聯合設立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兩省開展生態環保、產業發展、人才交流、教育共建、醫療健康等多領域專項合作。同時,與江西省、江蘇省,分別建立長江干支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贛皖、皖蘇考核斷面均達到補償水質要求,長江干流安徽段水質穩定在Ⅱ類優質水平。
三年累計投入2000多億元用于民生
近年來,安徽省財政廳深化民生兜底保障改革,多把一些群眾關心的事,轉化為財政支持的民生實事。
穩步增強財政聚焦民生的供給能力,每年超80%的財政增量資金用于民生保障,三年來累計投入2000多億元,從民生實事“小切口”入手做民生工作“大文章”。采取超常規舉措破解教育投入難題,教育支出已成為我省財政第一大支出,各階段教育生均經費明顯提升。
為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省財政廳多渠道加大投入,著力支持公立醫院專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等內涵式發展。自2022年起,省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支持打造100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支持推動實施“江淮名醫”培育工程,每三年選拔培養各層級醫學人才850名。加大醫療領域高層次人才引進支持力度,對來皖工作的人才和團隊,給予最高3年200萬元扶持經費補助。
同時,大力支持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省財政統籌安排140億元,支持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引入優質醫療資源開展合作辦醫,我省獲批的9家醫院全部開診運營,總量居全國第二位,已合作開設名醫工作室43個、診療科目192個,著力解決群眾就近看病需求。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