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加快創新引領,共迎‘雙碳’時代”為主題的2024光伏行業技術創新大會在滁州舉行。
會上,“穿越周期”成為最熱門的話題。國內光伏行業專家、學者以及主管部門給出的答案頗為一致,那就是協同創新、技術升級。
一
當前,我國光伏產業正艱難穿越第四次周期。
光伏是推進能源革命、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戰略支撐,也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智能、綠色制造產業的重要一環。
光伏產業每一次周期的穿越,都是一次行業涅槃重生、羽化成蝶,實現飛躍式發展的過程。
第一次周期輪回發生在2008年之前,國內光伏行業迅速發展,光伏企業數量猛增。然而,隨著全球金融風暴來襲,多晶硅價格劇烈變動,許多剛剛發展起來的光伏企業被淘汰出局。
第二次周期輪回始于2010年,中國光伏的第一個1.15元/千瓦時的上網標桿電價出臺,分布式光伏電站一時間炙手可熱,企業和地方政府投資光伏的沖動強烈。然而,2012年,歐美再次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多家國內大型光伏企業倒閉。
對此,一向以市場眼光超前著稱的滁州天長市秦欄鎮電子企業有著慘痛記憶。10多家主動轉型光伏的電子企業,從2008年到2012年經歷了冰火兩重天,尚未盈利就遭遇寒潮,幾乎全軍覆滅,損失高達30億元。
秦欄試水光伏,雖然沒有成功,卻為滁州,乃至安徽提前布局光伏產業做了一次預演,可謂“先驅”。
2013年,國務院發布開啟國內光伏市場的“國八條”,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支持政策,中國光伏行業進入第三次周期輪回。至2018年,高歌猛進的國內光伏產業受“531政策”影響,光伏企業不能再靠補貼過日子了,優勝劣汰之下,一批科技創新能力強的頭部企業如大浪淘沙,脫穎而出。
二
就是在2018年,國內硅片和組件龍頭隆基集團落子滁州。從此,以鳳陽縣石英砂資源為依托的滁州光伏產業開了掛,一發不可收拾。
2023年,滁州市光伏產業實現產值1362億元,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光伏電池片、光伏玻璃、光伏組件等主要產品產能均占全省一半左右,全球光伏20強企業有10家落戶滁州,已構建起從石英砂開采加工,到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玻璃、邊框、封裝膠膜、焊帶,以及儲能、光伏電站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一批產品技術達行業領先水平。
滁州一家企業屋頂架設光伏發電設備 宋衛星 謝文東/攝
伴隨這一過程,我國光伏行業第四次周期輪回也在不經意間悄然到來。
每一輪下行周期都孕育著技術升級機遇,每一次穿越周期都依靠技術進步的引領。伴隨著這四次周期輪回,光伏電池技術也完成了從BSF到PERC再到TOPCon、HJT、BC,直至目前最新的鈣鈦礦技術的迭代升級。
當前的第四次周期輪回,光伏行業和企業正承受巨大壓力,主要表現在供需失衡,階段性、結構性供大于求,產業鏈的價格持續走低。
未來,我國光伏產業機遇與挑戰并存。在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變革的大背景下,隨著光伏與各行業的深度融合,發展空間將更為廣闊,但也面臨國際競爭環境愈加嚴峻、國內行業內卷嚴重、企業經營承壓、產業發展配套環境有差距等挑戰。
為應對挑戰,需用好用足現有政策,推動行業規范、長久發展,核心還是要主動求變、加大產業技術創新。
三
資料顯示,今年1至8月份,我國光伏產業整體繼續保持相對高位的運行,在制造端、出口端、應用端同比均有所增長,光伏技術創新持續加速,先進產品加速擴大應用范疇,光伏產業智能制造、智能應用、智能運維、智能調度的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近年來,安徽省光儲產業搶抓機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23年,全省光伏產業實現營收2967億元,躍居全國第三,生產了全國一半以上的光伏玻璃,1/3的逆變器,1/4的光伏組件,構建形成了合肥、滁州雙極引領,各市特色化布局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
合肥一家企業的光伏組件生產車間 趙明/攝
今年以來,在全行業經營承壓、穿越周期背景下,安徽省光伏產業規模實現了歷史性跨越,行業依然保持整體盈利。中國科大徐集賢教授團隊研究的鈣鈦礦電池穩態效率達到26.7%,刷新了該領域的最新世界紀錄。一批標志性創新成果,體現出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產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當前,隨著新能源高水平消納需求日益增大和鈣鈦礦電池技術不斷推出,光伏產業再次迎來了技術升級的關鍵期、突破期,而融合、延鏈、系統、一體化、出海等,正成為成功穿越第四次周期的“密碼”。
又一個春天,還會遠嗎?(安徽時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