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我們家三代從軍,希望我的孩子不要丟了光榮之家的傳統,在部隊努力學習和訓練,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像爺爺、爸爸一樣吃苦耐勞、堅韌不拔。此刻,我們心里雖然有不舍和擔心,但更多是強烈的驕傲和自豪。”9月21日,談起兒子紀可從軍后的感受時,池州市貴池區烏沙鎮居民紀敏力接受大皖新聞記者采訪時,感慨又有些動容地表示。
祖孫三代合影(最右為新兵紀可)
9月19日晚,今年大學剛畢業的紀可踏上了前往軍營的列車,開始了他的人生新征程。家人們到車站送別時都戀戀不舍,紀可的奶奶和母親更是潸然淚下;不過他們也明白,這是孩子自己的征途,縱然有不舍,但也要放雛鷹翱翔。看著兒子的背影,父親紀敏力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樣子,那份對未來的無畏與擔當,在這一刻跨越了時空,緊密相連。
紀可來自火箭軍之家。爺爺紀滿好、父親紀敏力早年都先后入伍加入火箭軍。2024年,剛剛大學畢業的紀可接過父親手上的接力棒,同樣選擇報名入伍并最終如愿加入火箭軍。9月19日晚,紀可踏上了前往軍營的列車,開始了他的新征程。祖孫三代均投身軍旅,這在當地也成為村民口耳相傳的佳話。
記者獲悉,紀可的爺爺紀滿好,1965年3月應征入伍,曾服役于某導彈部隊,在部隊期間,保障過多次導彈發射任務。1968年3月退役后依然活躍在公益活動中,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軍人本色。紀滿好常說,軍人信仰和軍旅情懷是伴隨軍人一輩子的,他積極鼓勵兒孫參軍,延續他的報國之志。對于孫子的決定,如今83歲的紀滿好非常支持,高興之余更欣慰于紀可對家族榮耀的傳承。
紀可的父親紀敏力,在其父親紀滿好的影響下,1995年12月也報名參軍入伍,曾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80753部隊。在部隊期間,紀敏力多次出色完成任務,曾被評為優秀士兵,榮獲個人嘉獎,并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98年12月,紀敏力退役回到地方,在平時工作中,他繼續他保持著軍人作風,愛崗敬業,盡職盡責。
作為家中獨生子,紀可聽著爺爺和父親從軍報國的故事長大。他從小就向往軍旅生涯,并立志也要進入綠色軍營。今年大學畢業后,在結束五個月的實習之后,紀可毅然選擇了報名參軍,并如愿選擇了火箭軍。“爺爺和爸爸都曾是火箭軍,我從小接受他們的教誨,我想把這條紅色征途繼續走下去。這次報名前我就在想,如果能夠應征上,我一定要選火箭軍。”此前談及此時,紀可的眼神中充滿了堅毅。
三個年代、三名軍人、三套軍裝,傳承了半個多世紀的“接力棒”,如今傳遞到了新兵紀可的手中。接受大皖新聞記者采訪時,作為中間一代的紀敏力在感慨動容之余,更對兒子在軍中的表現充滿期待與鼓勵:“不管再苦再累,都希望兒子能在部隊這個大熔爐里得到鍛煉,相信部隊嚴格的紀律和高強度的訓練會讓孩子的意志力、自律性和抗壓能力大大提升,讓他越來越優秀,更好地報效祖國。”
池州市貴池區人武部相關人員表示,三代人參加火箭軍,這不僅是對個人理想和信仰的追求,更是對國家和軍隊深厚情感的體現,這種家庭傳承也為全社會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和示范。紀可一家三代人從軍的佳話感人至深,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大皖新聞記者 朱春友 通訊員 包仕麒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