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月滿中秋,心橋相連。“要知罪、認罪、悔罪,徹底與以前劃清界限,增強自身意識,好好改造……” 為全面展示教育改造成果,發揮親情幫教和感召激勵作用,9月13日,安徽省廬江監獄舉辦“情系高墻月滿圓”主題開放日活動。
舞龍表演氣氛熱烈
隊列會操展示拉開了主會場活動的序幕,服刑人員步調整齊劃一、口號洪亮有力,表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展現了奔向新生的希望和決心。
文藝匯演的歌舞節目為在場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高潮迭起的視覺盛宴,舞龍表演氣氛熱烈,振奮人心;情景劇表演將獄園版牛歌用新穎的方式呈現出來;獨唱《十五的月亮》和著悠揚的二胡娓娓道來;手語操《我是家中梁》更是將會場氣氛推向高潮。“從他們的動作中我能看到積極向上的面貌,從鼓聲中也能感受到他們改造的決心!”一位服刑人員親屬說。
與親人一起做月餅
在親情共餐現場,服刑人員與親屬相鄰而坐,互訴心聲。服刑人員張某不停往女兒碗里夾菜,一邊說著“寶貝,多吃點多吃點,好好學習……”久久的擁抱、相互的凝望、緊握的雙手、開懷的笑容,一股股暖流在高墻內涌動。
為增強親情互動,監獄還安排了“嘗月餅 憶團圓”環節,服刑人員與親人一起“做月餅、品美味、話親情、盼新生”。“是這樣按壓的,你們嘗嘗吧……”幾位服刑人員指導和陪伴著家人一起做月餅、品嘗月餅。
非遺文化進高墻
當天,監獄還邀請了廬江本土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藝術創始人與代表性傳承人孔明惠,在高墻之內給熱愛書法的服刑人員們進行一場生動的非遺文化展示課。
課上孔明惠詳細介紹了該藝術形式的起源和特點,結合自己的學習歷程深入淺出地闡述了手撕書法背后的文化內涵,并結合中秋傳統的佳節氛圍,現場展示了團圓相聚、親情感化等字句,希望用非遺文化的展現感染高墻內的服刑人員。
“此次親情幫教活動,是廬江監獄落實‘以改造人為宗旨’的生動實踐,充分展示了監獄工作的溫度、力度和深度。”廬江監獄黨委書記、政委孫明科表示,下一步,廬江監獄將持續構建多維助力的教育改造模式,遵循“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強化教育改造成效,推動監獄工作高質量發展。
大皖新聞記者 汪艷 通訊員 王磊 王舒瑤 攝影報道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