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RCEP中醫藥行業合作理事會成立,秘書處永久落戶亳州——9月8日,大皖新聞記者從第二屆中國(亳州)—RCEP中醫藥行業合作會議暨RCEP中醫藥行業合作理事會成立大會上獲悉這一喜訊。從“華佗故里”到“世界中醫藥之都”,安徽亳州正在成為中醫藥進入國際市場的“橋頭堡”。
官宣!亳州再添國際合作新名片
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是當今世界涵蓋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由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共15國簽署,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將逐步實現零關稅。
本次大會上,商務部亞洲司原司長、RCEP產業合作委員會咨詢委員呂克儉宣布,RCEP中醫藥行業合作理事會正式成立,秘書處永久落戶亳州。
亳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秦鳳玉致辭說,開放合作是時代潮流,互利共贏是人心所向。近年來,亳州市依托得天獨厚的中醫藥資源和優越的地緣優勢,全面推進世界中醫藥之都的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她強調,RCEP作為迄今為止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為亳州中醫藥產業的國際化發展開辟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借力RCEP東風,“藥都”亳州正積極開展與成員國的經貿合作,“朋友圈”必將進一步擴大。
解讀:RCEP為啥“鐘情”亳州?
從“華佗故里”,到聞名遐邇的“世界中醫藥之都”。亳州的中藥材如今已經暢銷海內外。
作為中醫藥資源大省的安徽,近年來在推動中藥產品走向世界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近年來,在安徽省直各單位和亳州市的共同努力下,中藥產品出口實現了突破性進展。2023年,安徽中藥產品出口額達到6.72億元人民幣。進入2024年,安徽省對外貿易持續穩步增長,1-7月全省進出口總額達到4758.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4%,其中出口額達3206億元人民幣、增長9.5%。在中藥材領域,亳州的表現尤為突出,1-7月中藥材累計進出口額達到6417萬美元、增長15.9%,占全省中藥材進出口總額的86.0%,彰顯了亳州在中醫藥產業國際化進程中的領先地位和強勁實力。
現如今,亳州擁有246家規上醫藥工業企業,中藥材專業市場年交易額占全國的50%。出口方面,亳州中藥材進出口業務覆蓋88個國家和地區,中藥材及飲片出口占全國的10%。
亳州人開拓創新,持續發展藥食同源大健康產業,將傳統中藥材開發成養生花茶、食用香辛料等深受群眾喜愛的產品。截至2023年底,亳州香辛料年交易額達300億元。擁有養生花茶企業1009家,產量占全國的90%,花草茶包裹寄遞量達3.55億件。
亳州市政府副市長薛冰介紹說:“中醫藥及大健康產業是亳州的首位度產業。”當前,亳州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中藥材交易中心和中國最大的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物、中藥保健飲品生產基地,當前,正全力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
多年來,亳州與相關其他國家中醫藥企業、商協會交流互動日益頻繁。去年9月,首屆中國(亳州)—RCEP中醫藥行業合作會議舉行。
回顧過去一年,亳州與RCEP國家的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數據顯示,自首屆合作會議舉辦以來,亳州與RCEP國家的經貿聯系日益緊密,合作成果豐碩。截至目前,已有213家企業與RCEP國家建立了貿易往來,新達成合作意向17個,簽訂貿易訂單14個,總金額高達4000萬元。今年前7個月,亳州與RCEP國家的進出口額更是達到了9.4億元,同比增長17.7%,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35.7%。這一系列數字的背后,是亳州中醫藥產業國際化步伐的不斷加快,也是RCEP框架下中醫藥合作潛力的巨大釋放。
在合作內容方面,亳州與RCEP國家的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從最初的中藥材貿易,逐步延伸到醫藥制造、健康養生等多個領域。通過舉辦一系列推介展示、對接洽談活動,以及參加國際性展會,亳州中醫藥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同時,亳州還積極與RCEP國家的中醫藥組織建立合作關系,推動雙方在技術交流、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作用:將助力亳州中醫藥產業國際化
據介紹:RCEP中醫藥行業合作理事會正式成立,標志著亳州在推動中醫藥產業國際合作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理事會秘書處將永久落戶亳州,為各方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交流平臺。未來,理事會將在推動項目投資、企業對話、市場拓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助力亳州中醫藥產業國際化發展再上新臺階。
會議期間,還舉行了多項合作協議的簽署儀式。多家亳州本土企業與RCEP國家的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涉及中藥材貿易、醫藥制造等多個領域。這些合作協議的簽署,不僅為雙方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亳州中醫藥產業的國際化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亳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秦鳳玉表示,亳州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理念,加強與RCEP國家的合作與交流。一方面,亳州將依托其豐富的中醫藥資源和完善的產業鏈條,不斷提升中醫藥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另一方面,亳州將積極利用RCEP自由貿易協定的優惠政策,拓展與RCEP國家的貿易往來和投資合作。同時,亳州還將加強與RCEP國家在文化、旅游、教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格局。
大皖新聞記者 張洪金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