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8月30日,在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的采集室里,來自黃山市中心血站的吳青青和休寧縣公安局的許寶能,將生命中最美好的約定傳遞給等待他們的患者。
“這個跟我們機采血小板有點像。”血站工作人員吳青青一邊配合著采集,一邊跟志愿者聊著天。當看到血液在分離機里順利流淌的時候,她還是有些激動。在血站工作人員的心中,除了職責和使命,更多的還有溫暖和力量。
據悉,她和許寶能捐獻的“生命火種”將第一時間由志愿者送往千里之外的醫院,用于拯救兩位重癥患者的生命。
這一天,從等待到期待
2012年5月10日,對于黃山市造血干細胞捐獻事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天。這一天,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安徽分庫黃山工作站正式建站。作為工作站的首批志愿者,吳青青當天進行了采樣登記,也開啟了她與另一個生命相遇的等待之路。
這一等,就是12年。12年間,她見證了黃山市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的啟動與發展,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夠隨叫“髓”到。
今年7月10日,吳青青接到了造血干細胞捐獻的聯系電話,遠方有一位患者正在經受著疾病煎熬,急需她捐獻造血干細胞,“從入庫的那一刻起,我就做好了捐獻的準備,我期待著捐獻成功,期待著遠方的他能夠快點好起來。”
在那之后的每一天,吳青青堅持健康飲食、鍛煉身體、調適心理,以最佳狀態隨時待命。
在安徽,像吳青青一樣的血站工作人員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有很多,他們一直都在等待著能夠配型成功,期待著能夠捐獻成功,兌現生命的承諾。
這一路,從感動到行動
吳青青本職工作是黃山市中心血站的一名工作人員。2009年大學畢業后不久就來到了黃山市中心血站。從一開始對業務的不熟悉,到現在成為業務骨干,這一堅持就是15年。
“我很熱愛我的工作,熱愛那些可愛的志愿者們,他們帶給我太多的溫暖,我也想成為他們。”15年里,她被無數的獻血者們感動著,有第一次獻血的緊張激動,有百次獻血的輕松從容。
15年間,她也在默默的行動著,對于熱血的深情守護,讓她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做得更好,對前來獻血的志愿者,她盡己所能提供最好的服務。15年里,在感動與行動的循環往復中,她累計捐獻全血1600ml、機采血小板43次、46個治療量,總獻血量達到10800ml,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志愿者默默地傳遞著善良與感動。
這群人,從保障血液到奉獻熱血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在安徽省血液管理系統已有7位“熱血天使”,和吳青青一樣成功實現了造血干細胞捐獻。
張麗華,蕪湖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員,是安徽省首位向香港血液病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方超,黃山市中心血站站長,在安徽省“愛心相‘髓’ 致敬500”志愿者嘉年華活動中與吉林康復患者深情見面的溫暖故事,至今被人溫暖傳頌他;劉雨,宿州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他用自己的醫學知識和捐獻經歷,讓更多人的志愿者加入到了造血干細胞的隊伍中……他們不僅在獻血一線工作,更在工作之余,默默地在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留下一抹鮮紅和一個守護生命的承諾。
這段夢,從扎根到實現
8月30日當天,和吳青青一起捐獻的還有黃山市休寧縣公安局的許寶能,“在我心中,拯救他人是我的夢想,所以我選擇了警察這個職業。”工作中的許寶能扎根基層,任勞任怨;工作外他熱愛公益,已參加無償獻全血18次累計6700毫升。“不管是工作中的救援,還是參加無償獻血和造血干細胞捐獻,都是救人的一種。”他說。
就在幾個月前,當收到造血干細胞捐獻的號召時,許寶能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面對母親的擔憂,許寶能邀請了志愿者一同到家,耐心地向母親解釋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科學知識和安全性,消除了母親的顧慮。
在此之后,許寶能立即投入到了嚴格的體能訓練中,以確保自己在捐獻時處于最佳狀態。在極短的時間內,他就增重了20斤。“我覺得胖一點體質好一點,能給遠方的他帶來更健康的造血干細胞。”
帶著家人的祝福和對生命的尊重,8月25日,許寶能獨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合肥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旅程。“我的妻子是一位同樣肩負重任的警察,日常事務十分繁忙,我自己來合肥捐獻可以的。”當天下午,在經歷了3個多小時的造血干細胞捐獻后,許寶能又獨自坐車返回了黃山。“希望遠方的那個患者,能夠早日康復,去感受這世間的善意和美好。”
安徽造血干細胞資料庫庫容使用率位居全國第二
記者了解到,這已經不是黃山市第一次實現同一天2名志愿者同時捐獻,5月9日,黟縣的鄉鎮干部尤崗和大學生志愿者方嘉偉同時為兩位患者送去了生命的希望。在安徽,8月26日當天,蚌埠市企業職工付呈坤和蚌埠醫學院青年教師李雷成功捐獻,兩位90后都已經是入庫10余年的“老”志愿者了,兩位年輕人跨越了十多年的約定,用各自的善舉為兩個個家庭帶去了希望。
安徽省紅十字會組織宣傳和捐獻事業部部長胡靜升介紹,今年以來,同一天2例、3例同時采集的案例幾乎每個月都會發生。目前已實現同天同采的案例15次32例。“全省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案例已經達到661例,在全國位列第十一。另外,安徽省入庫志愿者的庫容使用率位居全國第二。”胡靜升坦言,安徽省造血干細胞捐獻事業越來越火熱,接連實現加速度。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通訊員 趙瑋瑋 實習生 宋冉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