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筆記本電腦、家用電器……越來越多安徽“好物”漂洋過海,“飛入歐盟百姓家”。
近期,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一事,招致汽車產業界的反對和國際經貿領域的廣泛批評。
就在這一當口,安徽與歐盟的經貿往來達到新的高點。
據海關統計,7月份,安徽省對歐盟進出口118億元,同比增長38.6%,創19個月新高。
7月份,安徽省對歐盟出口汽車11.9億元,同比增長366.4%;安徽省自歐盟進口機電產品34.4億元,同比增長362.1%。
沒有什么能比這一數據更能雄辯地證明:在國際經貿領域,合作越深入,往來越頻密,就越能取得貿易雙方共同期待的雙贏局面。
歐盟部分國家電費高,安徽民營制造企業研發制造業的鋰離子為這里的百姓減輕了電費負擔;安徽汽車產業蓬勃發展,加快出口,已經在歐洲布局在地化生產——安徽制造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和數智融合發展,形成的產能比較優勢和靈活響應市場的能力,正在切實增進歐盟民眾的福祉。
歐盟發達國家多,制造業實力雄厚特別是高端精密裝備領域發展水平領先全球,這也使其成安徽的重要產業鏈合作伙伴——7月份,安徽對歐盟部分高端設備的進口額增長近18倍。
這是一些國家所謂“產能過剩”說辭掩蓋不了的事實:安徽制造業加快升級、建設先進產能,為歐盟的優勢產業和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安徽與歐盟經貿為什么“熱”?
底層邏輯還是那句話:合作是最大的雙贏,不合作是最大的風險。
這既是國際經貿發展的潮流與規律,也是不同國家地區共同增進民眾福祉的大勢所趨。
與之相比,歐盟向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完全是一葉障目的短視之舉。
再創新高
“這批貨物是2500多件汽車轉向器,將使用3輛集裝箱卡車運到上海港,然后再出口到歐盟。”近日,安徽冠潤汽車轉向系統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公司出口額5000余萬元,同比增長19%,“歐盟是我們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
放眼全省,安徽始終與歐洲市場保持著密切的經貿往來。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安徽省對歐盟進出口628.7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5.7%;7月份,安徽省對歐盟進出口118億元,同比增長38.6%。其中,出口76.5億元,同比增長6.8%;進口41.5億元,同比增長205.9%。
“前7個月安徽省對歐盟進出口雖然有所起伏,但整體呈上升趨勢,4月至7月連續3個月環比增長,7月進出口值118億元,同比增長38.6%,達到19個月以來最高點。”合肥海關有關負責人說。
從貿易方式上看,一般貿易占比超7成,加工貿易及保稅物流增長迅猛。
7月份,安徽省以一般貿易方式對歐盟進出口86.1億元,同比增長22%,占同期安徽省對歐盟進出口值的72.9%;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出口26.4億元,同比增長115.6%,占22.4%;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4.3億元,同比增長96.2%。
在安徽沃博源科技有限公司倉庫內,4000多個儲能電池整齊擺放,六安海關關員正開展出口前的危險貨物包裝檢驗工作,檢驗合格后,該批儲能電池將漂洋過海到達歐盟。
“西歐家庭用電平均電價為每千瓦時0.395美元,折合人民幣約在2.87元/度。針對當地市場需求,我們加大研發力度,生產出具備高循環壽命、無重金屬污染、高容量等14項優勢的鋰離子蓄電池,谷電階段對儲能電池組進行充電,峰電/平電階段使用儲能電池組滿足日常使用,這樣可以讓當地居民的用電價格便宜一半甚至更多,在當地市場十分受歡迎。”安徽沃博源科技有限公司進出口部負責人尚廣軍說。
在安徽,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像沃博源科技一樣,主動出擊、搶抓機遇,快速響應當地消費者需求,有力地開拓了歐盟市場。
7月份,安徽省民營企業對歐盟進出口73.7億元,同比增長47.8%,占同期安徽省對歐盟進出口值的62.5%。
布局在地制造
安徽銷往歐盟的產品主要有哪些?
從最新的統計數據來看,筆記本、家用電器、汽車出口高速增長,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小幅下降。
“7月份,安徽省對歐盟出口機電產品55億元,占對歐盟出口總值的71.9%。”合肥海關有關負責人介紹,其中,汽車出口11.9億元,同比增長366.4%;電動載人汽車出口8.1億元,同比增長553.5%。
貿易是流,產業是源。汽車出口的高速增長背后,是安徽瞄準打造新能源汽車強省目標,堅持龍頭牽引,助推奇瑞、江淮、蔚來、大眾安徽等整車企業跨越式發展;精心編制產業鏈圖譜、延鏈補鏈強鏈。截至6月底,安徽省汽車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已超1360家,較去年凈增80多家。
與此同時,安徽企業主動“走出去”,堅持以長期主義深化拓展開放合作,布局在地化生產制造,全面融入全球產業鏈。
今年4月,奇瑞汽車西班牙工廠項目簽約。與常規海外產能布局不同,這座位于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大區的整車工廠不是新建,該工廠原為某跨國車企的西班牙基地,曾于2021年停產關閉。
根據協議,奇瑞與西班牙一家汽車公司成立合資企業,由對方控股。奇瑞汽車將于今年三、四季度率先投產新型電動汽車,使用奇瑞全球征集的國際化品牌OMODA商標,合作方旗下車型也將在此生產,預計至2027年,年產量達到5萬輛,2029年增至15萬輛。
從出口目的地來看,安徽省在歐盟排名前三的進出口伙伴為荷蘭、德國、西班牙,均保持快速增長。7月份,安徽省對荷蘭、德國、西班牙進出口41.6億元、22.8億元、1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5.2%、28.3%、96.3%。
雙向紅利
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萬紅先表示,近年來,安徽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同時,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賦予“安徽制造”更扎實的底氣,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為安徽培育外貿新動能提供更為堅實可靠的支撐。
“安徽制造”走進歐洲的同時,安徽也成為歐洲重要的出口目的地。
數據顯示,7月份,安徽省自歐盟進口機電產品34.4億元,同比增長362.1%,占同期全省自歐盟進口總值的82.9%;其中,部分先進制造設備進口同比增長近18倍。
安徽制造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對全球先進技術、先進裝備的需求也在快速攀升。歐盟發達國家眾多,制造業實力雄厚,在高端裝備、精密儀器等研發制造上的實力領先全球,成為安徽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合作伙伴。
萬紅先認為,安徽加快新型工業化過程,正在為歐盟這樣的合作伙伴創造供需互動的雙向紅利。
“一方面,安徽為歐盟高端裝備提供了極具潛力的市場;另一方面,安徽制造業的先進產能、靈活響應市場的能力,也為滿足歐盟市場需求開發更多優質產品,給當地消費者帶去了實實在在的福利。”萬紅先說。
此外,安徽企業布局歐洲,布局在地化研發制造,將具有競爭優勢的先進產能融入歐洲的制造體系,與當地產業共同成長,也將進一步提升安徽制造業發展水平和全球競爭能力。
開放圖強,是不變的鐵律。作為新興的工業大省,安徽與歐盟的雙向奔赴,更充分彰顯了開放合作給雙方經貿關系注入了持續向前的澎湃動力。
(據江淮觀察微信公眾號)
請輸入驗證碼